做功、热传递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过程,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则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存在温度差是发生热传递的必要条件,热量是物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热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无关.
2.机械能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量,而内能是描述物体内部状态的量.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相互转化.
3.理想气体其内能仅与温度有关,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做功的多少可以根据公式W=P·ΔV进行计算.
(双选)在下述现象中没有做功而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 )
A.电流通过电炉而使温度升高
B.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
C.铁锤打铁块,使铁块温度升高
D.夏天在室内放几块冰,室内会变凉快
【解析】 电流通过电炉做功使电能转化为内能;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是靠太阳的热辐射来升温的;铁锤打铁块是做功过程;室内放上冰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气温的.
【答案】 BD
1.(双选)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密封汽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汽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汽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
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解析】 当电热丝通电后,右边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根据气体实验定律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错.
【答案】 BC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体现了宏观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要理解其两种不同的表述和微观意义.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1)热传导具有方向性: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即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
应用时应注意把握“方向性”和“熵增加原理”来正确分析和判定.
第一类“永动机”:是指设想中的既不消耗能量又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它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因此,不可能实现.
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设想中的效率达到100%的热机.第二类永动机虽没有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3.分析问题的方法
(1)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时,要注意理解其本质,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凡是对这种宏观自然过程进行方向的说明,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本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很多,但这些不同形式的表述都是等价的.
(2)自然过程:自然过程是指没有外来干扰自然进行的过程.
(3)热传导具有方向性: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发地将热量传给高温物体.要实现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热量,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4)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两种不同的气体可以自发地进入对方,最后成为均匀的混合气体,但这种均匀的混合气体绝不会自发地分开,成为两种不同的气体.
(5)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因摩擦而逐渐停止下来,但绝不可能出现物体吸收原来传递出去的热量后,自发地在地面上重新运动起来.
(6)气体向真空膨胀具有方向性:气体可自发地向真空容器膨胀,但绝不可能出现气体自发地从容器中流出,容器内变为真空.
(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机械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但热量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
D.机械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热量也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功
【解析】 由热传递产生的条件可知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当外界对系统做功时,可以使系统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传到高温物体,但不是自发的,所以A错误,B正确;运动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最终停止,这个过程机械功全转化为热量.在温度不变的膨胀过程中,系统吸热全用于对外做功,所以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2.(双选)下面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微观意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
B.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
C.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有的自然过程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减小的方向进行
D.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解析】 系统的热力学过程就是大量分子无序运动状态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所以A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是“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所以B、C均错;D项是在引入熵之后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微观意义的描述,D对.
【答案】 AD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热力学定律,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B.做功和热传递都是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
C.温度是描述热运动的物理量,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两系统温度相同
D.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
【解析】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可知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选项A错误.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而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所以选项B错误.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故选项C正确.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但从总体来看,大量分子的运动却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叫作统计规律,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故选项D错误.
【答案】 C
2.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制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 )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
【解析】 筒内封闭气体被压缩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正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知,气体压强增大.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答案】 B
3.(双选)根据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B.空调机在制冷过程中,从室内吸收的热量少于向室外放出的热量
C.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
D.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
【解析】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表述:第一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自发热传递具有方向性,选项A中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电冰箱工作的结果,选项A正确;第二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即第二类永动机不存在,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知,能量总是守恒的,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选项D错误.
【答案】 AB
4.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例如气体对外做功,并同时从外界吸收热量,且|W|>|Q|,那么内能将会减少,故A项错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关键理解“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如果“引起其他变化”,完全可以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B项错误;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势能减小,故C项错误;根据分子引力、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知,D项正确.
【答案】 D
5.(双选)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 )
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
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
【解析】 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可看作理想气体.充气袋被挤压,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则W>0,即气体对外界做负功,由于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即Q=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选项A、C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判断压强一定增大,选项B、D错误.
【答案】 AC
6.(2019·全国卷Ⅰ)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解析】 活塞光滑、容器绝热,容器内空气体积增大,对外做功,由ΔU=W+Q知,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由于容器内空气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但压强相同,则容器中空气的密度大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答案】 低于 大于
课件35张PPT。第三章 热力学基础章末复习课23456做功、热传递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7891011热力学第二定律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章末综合测评(三)
(满分:100分钟 时间: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因此不遵从热力学第二定律
B.空调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与室内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可以相等
C.自发的热传导是不可逆的
D.不可能通过给物体加热而使它运动起来,因为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解析】 有外界的帮助和影响,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空调消耗的电能必大于室内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不可能通过给物体加热而使它运动起来,因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案】 C
2.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气温往往在-50 ℃以下.在研究大气现象时可把温度、压强相同的一部分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叫作气团.气团直径可达几千米.由于气团很大,边缘部分与外界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忽略.高空气团温度很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同时对外放热,使气团自身温度降低
B.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同时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C.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膨胀,气团对外做功,气团内能大量减少,气团温度降低
D.地面的气团上升到高空的过程中收缩,外界对气团做功,故周围温度降低
【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的内能的变化ΔU与做功W和热传递Q有关,满足ΔU=W+Q,气团在上升的过程中,气体不断膨胀,气体对外做功,又由于气团很大,其边缘与外界的热传递作用可忽略,因而内能不断减小,所以气团的温度会很低,故选C.
【答案】 C
3.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它主要由汽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汽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将箱盖顶起,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 )
A.对外做正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B.对外做正功,内能增大
C.对外做负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对外做负功,内能减小
【解析】 气体膨胀,气体对外做正功,又因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内能减小,因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没有分子势能,所以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选项A正确.
【答案】 A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耗散过程中能量仍守恒
B.在轮胎爆裂这一短暂过程中,气体膨胀,温度下降
C.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并不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D.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
【解析】 能量耗散具有方向性,但能量仍守恒,A正确;在轮胎爆裂这一短暂过程中,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B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C正确;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可能的,但要产生其他影响,D错误.
【答案】 D
5.如图所示,绝热的容器内密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的作用力),用电阻丝缓慢对其加热时,绝热活塞无摩擦地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活塞碰撞的次数减少
B.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C.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D.电流对气体做功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功
【解析】 由题意知,气体压强不变,活塞上升,体积增大,由=恒量知,气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由能的转化和守恒知,电流对气体做功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功,B、C均错,D项正确.由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知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与活塞碰一次对活塞的冲量增大,而压强不变;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不变.因此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碰撞次数减少,A对.
【答案】 AD
6.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一个回路,接触点1插在热水中,接触点2插在冷水中,如图所示,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这就是温差发电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
A.这一实验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B.在实验过程中,热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
C.在实验过程中,热水的内能全部转化成电能,电能则部分转化成冷水的内能
D.在实验过程中,热水的内能只有部分转化成电能,电能则全部转化成冷水的内能
【解析】 自然界中的任何自然现象或过程都不违反热力学定律,本实验现象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A正确;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且热传递有方向性,B正确;在实验过程中,热水中的内能除转化为电能外,还升高金属丝的温度,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电能除转化为冷水的内能外,还升高金属丝的温度,电能不能全部转化为冷水的内能,C、D错误.
【答案】 AB
7.如图所示,用绝热活塞把绝热容器隔成容积相同的两部分,先把活塞锁住.将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理想气体氢气和氧气分别充入容器的两部分,然后提起销子,使活塞可以无摩擦地滑动,当活塞平衡时( )
A.氢气的温度不变 B.氢气的压强减小
C.氢气的体积增大 D.氧气的温度降低
【解析】 氢气和氧气的质量虽然相同,但由于氢气的摩尔质量小,故氢气物质的量多,又体积和温度相同,所以氢气产生的压强大.当拔掉销子后,氢气会推动活塞向氧气一方移动,这时氢气对外做功,又无传热,由ΔU=W+Q可知,氢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对氧气而言,外界对它做功,体积减小,由ΔU=W+Q,在无传热的情况下,氧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 BC
8.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解析】 如果气体等温膨胀,则气体的内能不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A正确;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对外做功,若同时吸收热量,且吸收的热量大于或等于对外做功的数值时,内能不会减少,所以B错误;若气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也不一定增加,C错误;若外界对气体做功同时气体向外放出热量,且放出的热量多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则气体内能减少,所以D正确.
【答案】 AD
9.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设计时认为,在轮子转动过程中,右边的小球总比左边的小球离轮心更远些,在两边不均衡的力矩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而且可以不断地向外输出能量,但实验结果却是否定的.达·芬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该装置中就能永不停息地转动,并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不断地对外做功
B.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忽略碰撞中能量的损耗,并给它一个初速度就能永不停息地转动,但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并不能对外做功
C.右边所有小球施加于轮子的动力矩并不大于左边所有小球施于轮子的阻力矩,所以不可能在不消耗能量的同时,不断地对外做功
D.在现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这种装置可以实现它永不停息的转动,在不消耗其他能量的基础上,而且还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
【解析】 该设计中,当轮子转动时,虽然右边的小球总比左边的小球离轮心更远些,但是右边小球的个数总比左边的少,实际上右边所有小球施加于轮子的动力矩等于左边所有小球施于轮子的阻力矩,轮子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平衡状态.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且忽略碰撞中的能量损耗,给轮子一个初速度,轮子就能依靠惯性永不停息地转动.
【答案】 B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0.(9分)如图所示,为一汽缸内封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V图线,当该系统从状态a沿过程a→c→b到达状态b时,有335 J的热量传入系统,系统对外界做功126 J,假若沿a→d→b过程,系统对外做功42 J,则有________ J热量传入系统,若系统由状态b沿曲线过程返回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做功84 J,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热量传递是________ J.
【解析】 沿a→c→b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ΔU=W+Q=(-126+335)J=209 J,沿a→d→b过程,ΔU=W′+Q′,Q′=ΔU-W′=[209-(-42)]J=251 J,即有251 J的热量传入系统.
由a→b过程,ΔU=209 J.
由b→a,ΔU′=-ΔU=-209 J.
ΔU′=W″+Q″=84 J+Q″,Q″=(-209-84)J=-293 J.
负号说明系统放出热量.
【答案】 251 放热 293
11.(12分)如右图所示,将一个绝热的汽缸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汽缸内用一个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活塞上面放置一个物体,活塞和物体的总质量为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已知外界的大气压为p0,不计活塞和汽缸之间摩擦.在汽缸内部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丝,电源的电压为U,在接通电源t时间后,发现活塞缓慢上升h高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外界对气体做多少功;
(2)在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解析】 (1)设汽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选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力的平衡得p0S+mg=pS
p=p0+mg/S
活塞在上升h高度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做功的大小为W=pSh=(p0S+mg)h
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W′=-W=-(p0S+mg)h.
(2)电阻丝在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t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内能增加了
ΔU=W′+Q=-(p0S+mg)h+t.
【答案】 (1)-(p0S+mg)h
(2)增加了-(p0S+mg)h+t
12.(12分)如图所示p -V图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ACB过程至状态B,气体对外做功280 J,放出热量410 J;气体又从状态B经BDA过程回到状态A,这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200 J.
(1)ACB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2)BDA过程中气体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量?
【解析】 (1)ACB过程中:W1=-280 J,Q1=-410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B-UA=W1+Q1=-690 J.
气体内能的减少量为690 J.
(2)因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BDA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量
UA-UB=690 J.
由题知,W2=200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A-UB=W2+Q2
Q2=490 J
即吸收热量490 J.
【答案】 (1)减少了690 J (2)吸收热量490 J
13.(13分)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如图所示.
(1)利用总电阻R=10 Ω的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功率Pv=300 kW.输电电压U=10 kV.求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
(2)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 (1)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P=I2R=()2R=()2×10 W=9 kW
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
(2)风垂直流向风轮机时,提供的风能功率最大.
单位时间内垂直流向叶片旋转面积的气体质量为ρvS,S=πr2
风能的最大功率可表示为
Pm=(ρvS)v2=ρvπr2v2=πρr2v3
采取措施合理,如增加风轮机叶片长度,安装调向装置保持风轮机正面迎风等.
【答案】 (1)3∶100 (2)πρr2v3 增加风轮机叶片长度,安装调向装置保持风轮机正面迎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