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综合测试卷
(2019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38分)
1.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当这些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超越其他各国。”请问这些革命指的是
①光荣革命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科技革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水力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主要动力,受水力限制,最初的工厂大多建在河边。自从一种新的动力工具使用后,工厂就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这种动力工具因此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这种动力工具是
A.珍妮机 B.发电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3.下图是对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西方殖民的扩张 D.工业革命的推动
5.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有可能
A.坐火车外出 B.坐飞机去旅行
C.乘汽车上学 D.在电灯下看书
6.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正处于
A.“闭关锁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路开始修建 ②内燃机广泛使用
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的时代是
A.信息时代 B.电气时代 C.蒸汽时代 D.知识时代
9.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文件的联合发表者是马克思和
A.但丁 B.克伦威尔 C.恩格斯 D.哥伦布
11.它发表17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向导,对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里的“它”是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2.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
A.巴黎公社 B.共产国际 C.第一国际 D.第二国际
13.“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14.19世纪,面对因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B.人们陶醉于工业革命的成就
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
15.下列哪部作品反映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
A.《资本论》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拿破仑法典》 D.《国富论》
16.《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称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A.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B.是恩格斯独立完成的著作
C.是一部影响十分广泛的著作 D.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17.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宜言》 ②马克思在《莱茵报》上抨击普鲁士政府
③巴黎公社建立 ④第一国际成立
A.②①④3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8.李同学在分享历史故事时讲道:“5月21日,凡尔赛反动武装最终冲破了圣克鲁门……27日,剩余的公社战土退守至拉雪兹神市公墓……28日晚,公社战士高呼”公社万岁!英勇牺牲。”故事描述的是
A.巴黎公社运动 B.宪章运动
C.攻占巴士底狱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2017年5月,39岁的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么一个诙谐的段子:“说真的,姓马的都厉害,我这一生就服姓马的人: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我的思想,第二个是马化腾改变了我的交流方式,第三个是马云改变了我的消费观念……”改变人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的问世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二、材料题(62分)
20.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纵观中外历史,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不是平民,也不是工商业者,都是贵族出身。然而他们却主动适时地让步妥协,将权力下放,让权于平民,鼓励平民参政议政,并创立了许多至今仍令后人羡慕的制度和方法……雅典人的智慧照亮了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材料三 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康与其妻子马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是从英国开始的,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四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我们愿意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请说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时期的执政者是谁?(6分)
(3)对材料三中的威廉来说,天上掉下了顶大王冠,同时掉下来的还有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指的是什么?(6分)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近代世界的大门”的历史事件。(提示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6分)
(5)材料四中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指什么样的发展模式?(6分)
(6)通过学习上述各国的制度创新及涉及的历史人物,谈谈你有哪些收获。(说出两点即可)(6分)
21.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哪位发明家发明的?“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主要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及其主要特点。(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地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
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毛泽东《论新阶段》
(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5分)
(2)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例,阐释材料二的观点。(5分)
第七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1.A 2.C 3.C 4.D 5.A 6.A 7.B 8.C 9.D 10.C 11.B
12.C 13.D 14.B 15.D 16.C 17.A 18.A 19.C
二、20.(1)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秦代中央集权制);它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秦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引用了这一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2)伯里克利。
(3)《权利法案》。
(4)政治方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济方面:英国工业革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开拓创新要有科学思维,要强化创新意识;要敢于标新立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开拓创新,要坚定信心,保持恒心,不断进取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就,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水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措施;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
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改革没有固定模式,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政策,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21.(1)毕界;新航路的开辟。
(2)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蒸汽机;经验和科学相结合。
22.(1)《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的建立。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他如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开展游击战争等言之有理亦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等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