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21: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上述两个材料你领悟到什么道理?启示:
1、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2、国家利益至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
外交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的三大外交政策。
2、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一、外交方针
战后世界形势图【思考1】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思考2】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态度?(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周恩来道出了旧中国外交是什么性质的?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旧中国:屈辱外交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考2】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一、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基本方针 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109页第一、二、三段回答:什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49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1月3日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结盟【思考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什么意义?A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成就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意义:
政治上——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经济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外交上——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社会主义国家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自学指导: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成就3:两大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走向国际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一)日内瓦会议2、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材料:(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2、会议出现什么危机?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同:共同的遭遇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异”指的是什么?“求同存异”促使会议圆满成功帝国主义干扰破坏和与会国产生矛盾和分歧——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维护和平4、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作用: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
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初期实践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外交政策成熟:走向国际舞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小结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