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巩固专讲专练(章末复习+综合测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巩固专讲专练(章末复习+综合测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2 17:02:06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 D 2. B 3. C 4. A 5. C 6. B 7. C 8. C 9. B
10. 音调 响度 音色
11. 频率
12. 振动
13. 2 钢管 空气 3次
14. 丙
15. 音色
16. 隔声 消声 隔声
17. (1)20.50(答案不唯一) (2)1 (3)不能 研究一个变量的影响因素时没有保持其他量不变
18. (1)塑料尺的振幅 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2)音色 (3)控制变量 (4)空气 振动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复习巩固专讲专练
章 末 知 识 复 习
类型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要点简介:(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作为媒介传播出去,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经典例题1 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解析: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音叉正在振动,声音消失后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说明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A。
答案:A
经典例题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108m/s
解析: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选项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选项B正确;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为例,速度是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的,故选项C错误;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类型二 声音的特性
要点简介:(1)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响度及影响响度的因素;(3)音色及影响音色的因素;(4)音调、响度与音色间的区别与联系。
经典例题3 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________;“高”指的是________。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________发生改变。
解析: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音调 响度 响度
点拨: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关键是要准确掌握其决定因素。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也就是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类型三 噪声及其控制
要点简介:(1)对噪声的理解;(2)控制噪声的措施:消声、吸声、隔声。
经典例题4 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合肥”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析: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根据题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35dB可知,此时的噪声是35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答案:声源处 响度
点拨:控制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接收处,即人耳位置减弱噪声。
综 合 检 测
一、选择题
1. 以下实验不能阐述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 将纸屑放在发声的喇叭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开
D.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抽掉里面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几乎听不见
2. 下列情境中,声音不能传播的是(  )
A. 在空气中     B. 在真空中 C. 在水中 D. 在石头中
3.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敲击水瓶琴 B. 真空罩是响铃的闹钟
C.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 吹着的哨子
4. 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5.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所发出的各种鸟的叫声主要是模仿它们的音色
D.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甲: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 乙:听不到真空罩中的电话声
丙:太空中宇航员需用无线电交谈 丁:水中的游泳者能够听到岸上的音乐声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7. 《吕氏春秋》记载:……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三分损益法”就是把管(笛、箫)加长三分之一或减短三分之一,这种做法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速率
8.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9. 如图所示,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B. 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速和振幅的关系
二、填空题
10. 某歌唱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下同);在家收看电视直播的小马,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将音量调小,这是降低了声音的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的辨别原理是辨别声音的 。
11. 小明同学在手机上安装了变声软件,部分设置界面如图所示。该软件主要是通过改变发声体振动的 来实现变声的。
12. 《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日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节目,被称为“中国政坛的风向标”,它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所有方面。我们听到的播音员的声音是由播音员声带的 而产生的,由同步卫星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全国各地。
13. 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 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 。
14. 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瓶子,则音调最高的瓶子的序号是 。
甲 乙 丙 丁
15. 课堂上老师使用的便携式扩音机,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该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 大年三十晚上,许多人家都会燃放一些鞭炮以增强喜庆气氛。小红同学喜欢看这种热闹的场面,但又怕声音太响,所以她常常用双手捂住双耳,这是通过采取 的措施来减弱噪声的;在城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禁鸣喇叭,这是通过采取 的措施来减弱噪声的;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3~4m高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墙,这是通过采取 的措施来减弱噪声的。
三、实验题
17.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48.50
2.50
656
2
31.00
2.00
1284
3
1.50
2131
(1)用刻度尺测量3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填写编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
18. 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 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进耳朵,引起鼓膜 ,人便听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