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概况和人文概况的一部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亚洲内部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
方法二: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当然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的范畴。因此,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由各国的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等决定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差异及其成因。
板书:亚洲内部经济发展差异
[讲授新课]
课件:用大屏幕投影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图。
活动:找出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同学回答:有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高于10000美元;小于500美元的国家有:蒙古、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越南。
教师:由此可见,同样是亚洲境内各国,但经济差异很大。
活动:1.试计算出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32350÷210≈154(倍)
2.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多少倍?
30170÷750≈40(倍)
教师:同学们从计算中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亚洲内部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活动:看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图中所给出的14个亚洲国家中排在第几位?
同学回答:第9位。
教师: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还很低。
活动:同学一齐来读课文P14~15感知形成差异的原因不同。
教师: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亚洲除日本外,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大多数国家独立以来民族经济都有一定发展,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不相同。如: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转口贸易发展起步,到大量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再到金融业和旅游业。近年来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再如韩国,也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出口异向型工业化战略,转向70年代初的重化学工业化,再发展到80年代的“技术立国”战略。
沙特阿拉伯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不低,但其主要经济来源于石油出口,国内的其他工业部门并不发达。
以上可以看出:亚洲内部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发展经济的道路也大相径庭。当然各国的发展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立经济发展战略。如我国根据国情在80年代以来搞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蒸蒸日上。
课件:点击图6.19“1998年亚洲五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和表6.1亚洲五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
教师:我们一齐读材料“三类产业的划分”。
(同学朗读,教师稍作解释)
活动:1.对照表6.1、图6.19中有关内容,完成日本三大产业关系比例的学习。
(同学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2.完成韩国、印度的三大产业的百分比表:
国家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韩国 5% 44% 51%
印度 28% 26% 46%
3.讨论:对比五大国家,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可见: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国家内部经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至此,我们将亚洲的自然、人文状况全部学完了,我想大家也一定从中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能运用在以后的学习当中。
教师:下面我提几个问题,看同学们对这一章掌握得怎么样。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同学回答)
2.请描述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同学回答)
3.你能说出亚洲的地形地势状况吗?
(同学回答)
4.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同学回答)
5.亚洲气候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学回答)
6.你能说出非洲气候分布有何特点吗?
(同学回答)
7.亚洲有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请说出季风气候有哪些特征?
(同学回答)
8.用数字证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同学回答)
9.亚洲由于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学回答)
10.亚洲有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你能说出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吗?
(同学回答)
11.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同学回答)
●板书设计
设计1
亚洲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收集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资料,比较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试论证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