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几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几个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 面积最大
2、 跨纬度最大
3、 东西距离最大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知道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七个大洲说出来 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
[图片欣赏]
[承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亚洲
[板书]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讲述]同学们,当我们到上海去旅游时,我们会先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上海的位置,同时我们在学习一个地区时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图6.1)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读图]“亚洲的范围图”(图6.2)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大 洲
位于亚洲的方位
与亚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
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
___________海峡
大洋州
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
非 洲
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
___________运河
欧 洲
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
_________山脉_______河_______山脉
[说一说]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归纳]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西面濒临地中海和黑海;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北,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大洲。
[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4、 面积最大
5、 跨纬度最大
6、 东西距离最大
[承转]由于亚洲的国家较多,面积很大,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6.4)
[提问]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
[说明]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
[反馈练习]:
1、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
2、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 )
A第一大洲 B第二大洲
C第三大洲 D第四大洲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号称“地球之颠”的( )
A厄尔布鲁士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珠穆朗玛峰 D阿空加瓜山
4、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5、下列国家中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是( )
A泰国 B越南 C朝鲜 D伊朗
6、下列山脉位于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上的是( )
A昆仑山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乌拉尔山
7、大洋洲位于亚洲的( )
A 南面 B东北 C西南 D北面
8、作业:填充图册第一页
第六章 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实践法
[板书设计]:
二、地形: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三、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教学过程]:
[多媒体音乐]“亚洲雄风”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是哪一首歌?是由谁演唱的?(刘欢)
[承转]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这首歌描述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感觉到亚洲的雄伟与壮阔)
[读图]“亚洲地形图”
[活动]1、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哪些区域。
[找一找]在图6。5中找出1、青藏高原2、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3、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按照从中部向四周的顺序),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讨论]从图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归纳]从陆高海深表中得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高度,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都位于亚洲的中部,深棕色的颜色表明其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的北部,华北平原位于亚洲的东部,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位于亚洲的南部,以上这些地形区都是由浅黄到浅绿的颜色,表明其海拔都在1000—3000米,由此可以看出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板书]二、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读图]“亚洲地形图”
[提问]如果我们沿着北纬30度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 (展示地图)
[计算]根据图6.7“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计算出30度剖面线上的最大高差,分析亚洲地势高低的分布规律: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读图]6.8“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
[提问]与亚洲相比北美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哪一个大洲的地势起伏较大?(亚洲)
[判断]北美洲沿北纬40度地势高低的大致分布规律
[结论]西高东低
[实验]将碗倒扣,向碗顶部注水,水向四周流
[承转]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讲述]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读图]“亚洲的地形”(图6.5)
[活动]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及注入的海洋。
[说明]河流是线状的,上游较细,下游较粗。
[讲述]鄂毕河、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自南向北流;黄河、长江位于亚洲东部,自西向东流;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自北向南流。
[提问]从总体上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亚洲河流的流向与亚洲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必然导致放射状的河流水系分布。
[板书]三、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小结]河流的特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例如亚洲广阔的地域和中央高四周低的地势,形成了亚洲众多的大河。这些大河一般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向四周分流。亚洲西部河流少,水量小,与那里干旱的 有密切的关系。
[讲述]亚洲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湖泊,在地形图上找出下列湖泊:
1、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2、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3、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量最高的湖泊;
4、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里海、贝加尔湖、死海、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等地理事物。
[说明]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黑色的小三角,旁边注有8848的数字;青藏高原是一大片深褐色的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一大片绿颜色的区域;里海、贝加尔湖和死海都是陆地中一片封闭的浅蓝色;半岛是指三面环海一面与大陆相连的陆地区域等。
[反馈练习]:填亚洲地形与河流图
作业:填充图册第二页
第六章 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分析该地气候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其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板书设计]: 四、气候
(一)特点:
1、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 季风气候显著
3、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读图]“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图6.9)
[提问]亚洲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亚洲的气候为什么会如此的复杂多样呢?也就是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呢?
[读图]6.10“亚洲四地年内各月气温或降水量”
[比较]雅库次克和孟买年内各月气温有何差异?
[小结] 雅库次克夏季凉爽,冬季十分寒冷,孟买终年高温
[提问] 造成雅库次克和孟买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孟买所处的纬度较低,因此气温较高;而雅库次克所处的纬度较高,因此气温很低。亚洲由于所跨的纬度大,地跨寒、温、热带,因此气候类型复杂。例如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东北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镇,曾观测到零下70℃的低温记录,是北半球的“寒极”。
[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年内各月降水量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小结]哈尔滨和乌兰巴托所处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但由于哈尔滨靠海较近,降水相对较丰富,而乌兰巴托距离海洋比较遥远,所以降水稀少,从而造成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气候上的差异。所以,由于亚洲东西距离广,海陆跨度大,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度差异悬殊,气候复杂多样。这里有降水丰富的世界“湿极”,也有终年滴水不降的干旱地带。
[活动]看看北纬30度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
[归纳]与亚洲其他纬度地区相比,这一带气候特别复杂;虽然处于同一纬度,但不同的海陆位置所带来的气候不同,同是北纬30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
[讲述]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季风气候,由于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附图]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讲述]从这几幅图可以分析出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就是降水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有的年份的年降水量很多,有的年份却很少。
[板书]四、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承转]刚才我们分析了亚洲气候的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以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那么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在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哪一种气候分布的范围最广?这种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提示:雅库次克和乌兰巴托都属于这种气候,可分别从雅库次克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状图综合分析出此种气候的特征)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泛。通过雅库次克气温曲线图可得出夏季温暖、冬季严寒的气温季节变化特点;通过乌兰巴托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得出降水集中在夏季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所以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
[板书]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活动]涓涓和菲菲经常争论一些地理问题,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请你做裁判,看看谁对亚洲大陆内部为什么会形成大面积沙漠气候的问题解释得更有道理?
涓涓说“因为距海洋太远了,温和湿润的水气难以深入大陆内部……”;菲菲说:“不对!肯定是过去那里的人太多,把水都用光了……””(涓涓说得对)
[提问]亚洲的气候对亚洲的农业有什么影响?
[归纳]亚洲的季风气候最显著,它对亚洲的农业影响最大,这种影响分为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倘若季风气候的高温和多雨时期基本一致,即雨热同期,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利,可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水分的时候有充足的雨水供应。但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所带来的频繁的旱涝灾害,又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少,就有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说明]我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季风气候很显著,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比如在湖南的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倍,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这样的气候使中国一些地区水旱灾害频繁。
[阅读材料]“被淹没的土地”(P8)
[学生小结]要学好气候,少不了要读气候类型图,先看看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大致分布在什么地方,即几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然后,再看看上一册地理课本中气候部分,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还要看看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以及这些气候对该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读图]“非洲的气候”(图6.2)
[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归纳]非洲的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总结]学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应从哪些方面把握?——首先要了解本地区在世界上的位置及范围,该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本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河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有地形、气候、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反馈练习]:填充亚洲气候类型图
作业:填充图册第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