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地势对我国河流,气候,交通的影响。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
三、教学难点
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
四、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图片:东门楼
教师设问:这是哪里?它已经是我们的家乡建水的象征。
课件展示图片:“建水县地形纵向断面示意图”
教师过渡:这是“建水县地形纵向断面示意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图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建水地形有盆地、山地,地势南高北低。盆地、山地等是地表的形态叫地形,哪里高哪里低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叫地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的地势特点”,要分析一个地方的地势地形特点要看什么图?
学生回答:分层设色地形图。
课件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生问答:(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从学生熟悉的家乡的代表古建筑东门楼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建水县地形纵向断面示意图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的学习营造了一种和谐亲切的氛围。)
教师过渡:你能指图说说中国地势有什么特征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指图说明中国地势的特征;其它同学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看法。
教师点拨小结:地势西高东低。
课件展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示意图A、B。
师:请从中选出最接近我国地势特点的图形。
学生:B(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师:请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选择B的理由。
学生:代表谈理由。
师: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小结(颜色的突变)。
课件展示:中国沿北纬32°剖面图
师生问答:沿北纬32°线三级阶梯的名称;沿线自西向东经过的地形区名称;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课件展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示意图
师:请同学们阅读图2.2,在课本23页的图2.3上填写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学生活动:读图填图;代表到讲台上指图说出三级阶梯分界山脉的名称。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课文中很容易找到,让学生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选择B的理由,使学生在争论中真正地能从中国地形图上获得这部分知识,通过反复的用图析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部分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学习的过程)
课件展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基本地形配乐风光。
(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景观图片中得到放松,使教学有张有弛,同时为分析每一级阶梯的地形特点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欣赏并注意观察每种地形的特点;分三个小组阅读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要求:三个小组各代表一个阶梯,分别分析三级阶梯的地形特征,如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区名称、特点、位置、平均海拨等)
师: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用拟人化的口气讲述阶梯的特点。
学生活动:角色表演(遗漏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教师:对学生表演的鼓励性评价。
课件展示:表格
地势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界线 昆仑山脉 — 祁连山脉 — 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左右 高原、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 — 太行山脉 — 巫山 — 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师生问答:完成表中内容。
(分角色表演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掌握了读图、析图的技能,在表演中培养了自身语言、表达、表演等综合素质.表格的设计起到了对表演部分的知识归纳总结的作用,避免了热闹之后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也不知该掌握什么的问题.)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第1小组任务: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第2小组任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找一找古诗词中描述河流流向的句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第3小组任务: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教师深入各小组讨论,听取小组成员的叙述,及时引导点拨)
学生活动:各小组推选发言人交流讨论结果,小组成员补充、各小组交叉补充。
师:教师对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间交流、倾听、合作等综合能力)
课件展示:参考答案。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富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大型水电站。
地势对东西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学生活动:齐声朗读。
(有利于重点知识的突出、掌握,同时也起到在学生讨论之后对这部分知识归纳总结的作用)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3)、地势对河流的影响;(4)、地势对东西部间交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已经能够从地形图中获取这些知识,并能初步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