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黑白装饰画,了解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学会黑白处理手法和装饰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完成一幅黑白装饰画。
过程与方法:能从题材内容和黑白灰处理方面,对黑白装饰画作品进行评述。在创作过程中能提炼、概括形象,学习借鉴优秀作品的黑白处理手法,体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黑白装饰画单纯、明快的风格和装饰美感。积极参与黑白装饰画创作,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创作实践中,增强对物象的概括,夸张和装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黑白装饰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创作出有较好黑白灰关系和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三:教学计划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课件、范画、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马克笔、签字笔等
课前的资料准备是应对不同条件下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为学生创作提供参考。
情境导入
欣赏课件图片。
提问:以黑白为主的艺术形式还有哪些?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后回答:眼镜、熊猫、黑板等。
从生活中的产品设计到艺术作品中的黑白运用,使学生初步感受黑白搭配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人是黑白装饰画。
定义。欣赏作品《船》。并提问:黑白装饰画具有什么特点?
黑白装饰画概括、规划那的几种方法。提问:我们该如何从生活中归纳和概括(黑白)呢?
如何把握黑与白之间的关系。
提问:从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黑白装饰画的创作方法。
(1)欣赏课件图片。提问:作品中的形象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黑白装饰画的形象表现手法——点线面。
(2)观察、对比课件图片。
提问:除了黑白之外,画面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层次?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的?
引导学生观察“灰”层次的形成和表现手法。
(3)装饰造型的表现手法。
教师示范:
如何运用点线面进行表达。
第一步,提取教材中的摄影作品《西湖》用黑白装饰手法创作。
第二步,对湖水与山的不同灰色进行概括、取舍、变形和夸张。
第三步,同样一个体用不同的灰色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并且同时展示出来。
学生欣赏作品,思考并回答问题:色彩单纯、对比强烈、简洁明快、装饰感强。
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后,总结、概括:
根据颜色深浅归纳黑白
根据光影明暗归纳黑白。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黑白关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白相间,底色互衬。
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和启发下观察图片,体会点线面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并总结他们在运用时的具体方法:
点的形态大小和排列疏密。
线条的形状、粗细变化对画面的影响。
面的大小和黑白转化形成的差异。
学生观察并回答:
疏密“灰”。
由点或线的疏密变化形成的“灰”。
图案“灰”。
由自由图案填充形成“灰”。
结合课件范例,观看教师示范,初步学习造型归纳的基本手法:
简化外形
夸张特点
适度变形
添加纹样
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点线面去表现画面。
通过欣赏、提问、比较等方式,使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美感形成初步认识。
在总结黑白装饰画基本特点的同时学习归纳、概括黑白的几种方法,为后面的创作奠定知识基础。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其能大致总结出黑白之间彼此衬托的关系,明确黑白处理对于黑白装饰画创作表现的重要性。
通过作品欣赏和分析学习黑白装饰画创作的基本造型手法,为后面的自主创作建立一定的造型基础,并树立以点线面践行造型表现的意识。
理解“灰”层次的概念,总结“灰”层次的表现方法。
教师对造型语言的运用和对某一形象的处理手法直接成为学生学习的样本,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直挂难受,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后面的创作提供帮助。
课堂实践
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自行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要求:造型夸张、简洁。黑白对比鲜明。
学生动手练习。
注意到对同一对象的黑白分割和比重分配形成不同的效果。
对点线面的数米变化或图形组合形成“灰”层次的差别有所体会。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熟悉黑白装饰画的基本表现语言,尝试黑白归纳的方法,体会黑白关系的安排和“灰”层次处理对画面效果形成的影响。
作品展示与点评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以及评价。
教师要以肯定、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亮点。
对课堂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提高学生反思、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并使学生懂得从他人哪里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