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1.2《平面的基本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1.2《平面的基本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3 20: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的画法、表示方法;
(2)会用集合符号语言推证简单命题;掌握确定平面的依据;
(3)使学生能够进行性质与推论的简单应用、正确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三个推论进行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
2、过程与方法
(1)要通过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方法、规律,学会正确推理,以理服人;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与价值
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理的理解与运用并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用符号语言推证简单命题。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设想
【探究新知】
【思考1】:空间中,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两点能否确定一个平面?经过三点、四点可以作多少个平面?
【思考2】:照相机,测量仪等器材的支架为何要做成三脚架?
【思考3】:经过任意三点都能确定一个平面吗?由此可得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入手, 引导学生思维,归纳得出公里2,培养实践归纳能力. 公理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进一步思考】:公理2可简述为“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如何用符号语言表述? 它有什么理论作用?
公理2作用:确定平面的主要依据.(符号语言先让学生上黑板扮演;然后集体纠正)
【设计意图】:经历公理的归纳概括过程后,通过直观感知、理性思考,形成对公理的完整认识,深化对公理2的理解.
【思考4】: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面上,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与桌面所在的平面是否只相交于一点B?为什么?
【思考5】如果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公共点,则其公共点只有一个.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公共点,其公共点有多少个?这些公共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教学中可以观察长方体,发现长方体的两个相交平面有没有公共直线;课件中有】
【思考6】根据上述分析可得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操作简单,通过操作确认,引导独立发现结论.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进一步思考】:公理3的作用是什么?请试着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3.
公理3作用:①判断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②判断多点共线的依据
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先让学生上黑板扮演;然后集体纠正)
【设计意图】:形成对公理的完整认识,深化对公理3的理解.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如图:正方体中,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直线在平面内;
②设正方形的中心分别是,则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为。
③由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④平面与平面重合.
【设计意图】:巩固三个公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探究】
1、求证: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平面. 2、求证: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 ?? ? ? ? ? 3、求证: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设计意图】:将3个推论作为命题来讨论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三个公理;体会3个公理是对平面与直线、平面与平面关系的初始判定,也是进一步推理的基础。
【理论迁移】学习例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初步根据图像判定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符号表示出来,感受空间图形.解决此类问题时,应首先判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利用集合的符号语言表示出这种位置关系.注意问题是明确在点、直线和平面中,点作为元素,直线和平面作为集合.
教材练习习题A组1、2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五、评价设计
[学习小结]
名 称
作 用
公理1
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公理2
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公理3以及三个推论
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说明】在立体几何中,平面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对于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仍然成立。
[课后作业]
1、对应实况习题
2、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若这三条直线不平行,求证:这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已知: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且、、不平行.
求证:、、相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
,且、不平行.
∴、必相交,设,


∴、、相交于一点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