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教学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并知道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的。
②能通过观察具体数据,说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点。
③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树立珍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教学时间
本节课可安排为1~2节课。
●○教学准备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图片、文字资料)。②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师提前一周向学生布置长周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相关材料和数据,教师提供一定的查询范围和相关网址。)
附:查询范围
①查找生活中的自然资源
②矿产资源的分布形成
③大连水资源状况
④网址:中国资源网、中基网
⑤分组:第一组:正方辩题(矿产资源存在着枯竭问题)
第二组:反方辩题(矿产资源不存在枯竭问题)
第三组:正方辩题(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第四组:反方辩题(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上一周我们布置了长周期作业,同学们搜集了许多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学生:分别汇报自己搜集的与自然资源有关的资料。身边的:纸、铅笔、文具盒等等。家庭的:铁锅、铁铲、煤气等等。社会的:炼铁、煤、发电等等。师:同学们展示了搜集的资料,内容非常丰富。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组词,猜一猜他们与那些物质有关。师生互动:一边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一边提问,一边由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第一张:灌溉 发电 吃饭 清洗第二张:报纸 桌子 水土流失 二氧化碳
□师生活动
第三张:汽车 公路 塑料 人造纤维第四张:管道燃气 冶炼钢铁 合成橡胶 杀虫剂师:从以上四组词分析,这些资源来自于大自然,所以他们都属于自然资源。提问:看后给这些自然资源分类并说出这些资源的特点。师:大屏幕投放水循环利用图、植树造林图、种植业图、矿产开采图。生:学生说出这些资源有的是可循环利用的,有的是可再生的,有的使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师:板书:自然资源:1.可再生资源 2.非可再生资源师:出示制定《京都议定书》背景材料及摘要内容。边看边议这段背景材料,从几个方面说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安全、环境外交已成为国际关注的一大主题,世界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经超出了专业课题的范畴,与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联合国组织为此多次召开会议制定各种条约,仅就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1997年12月在日本的京都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是要求发达国家做出减排温室气体的具体承诺,因为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目前消耗着世界4/5的自然资源。据1988年统计,美国一个人一生要消耗矿物20吨、锡360千克、锌300千克、铜700千克、铝1.5吨、铁15吨、黏土12吨、盐13吨。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略)师:从同学的发言中,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有的说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的说自然资源也存在着枯竭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观点。提问:辩题:1.矿产资源是否存在枯竭问题 2.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可再生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分组进行辩论。分组情况: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辩题、第三组与第四组第二辩题要求:各组辩论时间不超过5分钟,用词要恰当,对问题的阐述要简明,论据要充分。大致内容:第一辩题正方:矿产资源存在着枯竭问题,它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矿产储量越来越少寿命不长。例证。反方:矿产资源不会枯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矿产品种日益增加,类型越来越多,海底和地壳深层的矿产的开发,等等。第二辩题正方: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世界将为水而战。在中东,40多年来,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爆发的几次战争,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水”,1967年以色列占领阿拉伯领土后,马上宣布那里的水资源为“战略资源”!
□师生活动
再者水污染十分严重,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我们的用水量大量减少,加剧了水的危机。如我们大连,近些年来过量地开采地下水导致大面积海水倒灌,加之水体的污染造成了大量水井报废,全国最早的自来水井——旅顺的龙引泉,往昔清泉喷涌,而今滴水不见。反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出示水循环示意图。并讲解水是如何循环的。(略)有关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我们不妨举这样几个例子,西欧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也曾使流经此地的几条河流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进入20世纪以来,英国、法国等国家对泰晤士河、莱茵河、塞纳河等河流进行了治理,这些河流现在又变得清澈了。假日,人们又可以泛舟于碧波之中。再如美国的洛杉矶曾是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之一的城市,后来由于政府和企业重视对污染物的治理,只过了短短几年,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桔林又变得生机盎然了。我国近几年来对黄河、淮河的治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不难看出在资源与危机面前,“人类自有回天力”。师:经过一轮紧张激烈的唇枪舌剑,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自然资源的特点,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观看几段动画和图片,以此验证同学们的观点。播放世界石油、煤的储量及开采年限动画。《石油输出国变为石油进口国》的资料。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海洋污染等图片。师:在辩论中同学们也提到中国的自然资源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国资源有什么特点。出示一组数据:我国资源总量及在世界的地位。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矿产类型齐全,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土地类型齐全,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水资源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中国森林面积广阔,居世界第六位提问:看了这一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回答,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师: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我国人均资源数据及在世界的地位。我国耕地面积变化表、黄河断流图、小煤矿的开挖对环境的破坏图、我国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提问: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师:板书本节课题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提问: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现象是否会越来越严重?分析一下我国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师生活动
生: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观点。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并及时进行调控。提问:我们在保护和节约资源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举例。填写书后家庭节水表。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用主人的身份,根据我市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观点不出现偏差,教师都要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