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盖严,再将杯口倒转朝下,纸片不掉落,水也不流出,是因为( )
A. 空气产生了浮力
B. 水将纸片粘住
C. 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D. 纸片太轻
2. 在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3. 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B. 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C. 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 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4. 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 大气压力
B. 饮料的重力
C. 手握玻璃瓶的力
D. 玻璃瓶对饮料的支持力
5. 小华同学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空易拉罐一段时间后,将易拉罐封闭
B. 将空易拉罐密封后,放入密闭的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气体抽出
C. 用吹风机对着空易拉罐口吹风
D. 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
6. 某同学为探究并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威力,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把两个半径为R的带拉绳的硬质空心半球(不计重力)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左侧绳系在墙上,该同学用力拉右侧的绳子,当拉力为F时两半球刚好被拉开。现将球半径改为2R,在同一地点重做实验,则下列两半球刚好被拉开时的力F′与F之间的关系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F′=16F
B. F′=8F
C. F′=4F
D. F′=2F
7.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1/2
C. 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 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8. 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100mL的量筒朝下浸入水中,然后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 )
A. 是空的 B. 有水,但不满
C. 充满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 如图是一个自制的气压计,小明用托盘托着它从楼下到楼上,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高了。
(1)水柱高度变高的原因是因为瓶外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
(2)水柱高度变高后,瓶内气体体积增大,质量不变,瓶内气体的密度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支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
(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____________。
(3)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____________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____________Pa。
(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
11. 如图所示,取一空铁皮罐,里面放少许水,将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烧开后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进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这时罐内水蒸气将____________(填“凝华”、“液化”或“熔化”)为水,罐内的气压____________(填“降低”或“增加”),铁皮罐在罐外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而塌陷。
12. 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B组 自主提高
13. 如图,两端都开口的直玻璃管和直角弯管插入瓶塞中,直管的一端套有一个小气球。当通过弯管抽出瓶内的空气时,小气球发生的变化是( )
A. 小气球不会发生变化 B. 小气球将鼓起
C. 小气球将变瘪 D. 无法确定
14. (荆门中考)在教学创新展示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把一个吸盘用力按压在玻璃罩顶端,吸盘静止(如图),然后抽取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过了一会儿吸盘掉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抽气前吸盘受到向上的力小于受到的重力
B. 抽气前吸盘受到向上的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C. 抽气后吸盘掉落是由于受到的重力增大
D. 抽气后吸盘掉落是由于玻璃罩内气压减小
15. 晓宇设计了用底面为圆形的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请帮助晓宇完成以下实验: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的相关步骤:①如图所示,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②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注入细沙,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天平测出细沙和小桶的质量M;④用刻度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本实验存在误差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图甲所示,小明依据课本的实验方案测量本地的大气压值,所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2mL。实验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为____________Pa。
(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____________Pa。
(3)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实验中存在下列原因,其中一定不可能的是____________。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 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
C. 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
(4)小明还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一个30mL的注射器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后连接到胎压计上,通过推拉活塞,测得数据记录如表:
V/mL 8 12 16 20 24
p/kPa 120 80 60 48 40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封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p=____________。
②当小明不推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为____________mL。
(6)你认为封闭气体的压强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一个猜想以及你的依据。
①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CADAC 6—8. CDC
9. (1)减小 (2)变小
10. (1)图略 (2)高度每升高10m,大气压降低100Pa
(3)0.9×105 0 (4)天气的变化
11. 液化 降低 大气压
12. 大于 直玻璃管内水位上升 能
13—14. BD
15. (1)②恰好脱离板面 ④测量塑料吸盘的半径r
⑤p= (2)①吸盘内有空气 ②测量塑料吸盘的半径r有误差
16. (1)9×104 (2)1×105 (3)C (4)大
(5)① ②9.6 (6)①温度 ②夏天容易爆胎或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复原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西藏地区海拔高。关于西藏地区的气压与水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压低、水的沸点高
B. 气压高、水的沸点高
C. 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D. 气压高、水的沸点低
2. 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如晴朗的天气一般感到( )
A. 疲倦 B. 心绪不宁
C. 心情比较舒畅 D. 情绪不安
3. (南宁中考)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 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 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 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4. 小柯参加夏令营到海拔接近4000m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则与其他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同的现象是( )
A. 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鼓胀得好像石头一样硬
B. 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瓶变瘪了
C. 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
D. 天亮时间比家乡晚了约一个小时
5. 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破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高空中的大气压变大,把气球压破
B. 气球被太阳光晒破
C. 高空中大气压小,气球向外膨胀,把气球胀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 拔火罐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医疗方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常用这种方法治疗腰腿痛病。拔罐子时,先用火将小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等冷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了圆形的血印。上述事实( )
A. 只说明大气有压强
B. 只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C. 既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D. 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7. 如图所示,是从不同高度处分别测得的大气压值,从图中可知( )
A.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B.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C.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D. 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8. 如图所示,当烧瓶中的水沸腾以后,将酒精灯移走,这时水停止沸腾,如果将大针筒的活塞向右拉动,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水不沸腾
B. 水又沸腾了
C. 水的温度升高了
D. 水又沸腾了,水的温度升高了
9. 在教室里用如图所示的喷壶喷洒药液时,先要用设置在喷壶上的打气筒向壶内打气,然后打开阀门,药液就会喷出。向壶内打气,目的是使壶内液面上方空气的压强___________大气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0. 根据“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在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____________。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如图甲所示,玻璃瓶中装入适量带色的水,从玻璃管吹入少量空气,使管中水面高于瓶口,将此装置由一楼拿到十楼,发现玻璃管中的液柱____________,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
(2)如果把图乙中玻璃瓶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液柱也能上升,此现象说明液体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根据这个性质制成了温度计。
B组 自主提高
12. 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生素,需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不能在超过80℃温度下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 用小火加热使其沸腾
13. 如图所示,试管a内装有水,浸入装有水的烧杯b内,用酒精灯加热,设环境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那么能使试管a内水沸腾的正确做法是( )
A. 延长加热时间
B. 换用火焰更旺的酒精喷灯
C. 用塞子将试管a的口塞紧
D. 用环形塞子将试管与烧杯间的部分塞紧
1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四点说明中,正确的是( )
①球A里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②球A里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③喷泉停止时,容器A中的气压等于大气压
④喷泉最后如能将水灌满A球,说明喷泉前A球内为真空
A. 只有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15. 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
(1)高压锅是根据____________的原理设计工作的。
(2)求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最大压强。(写出计算过程)(大气压值取1.0×105Pa,g取10N/kg)
(3)对照如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CCBDC 6—8. CAB 9. 大于
10. (1)不变 沸点 汽化 液化 (2)水重新沸腾
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11. (1)升高 减小 (2)热胀冷缩
12—14. BDC
15. (1)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1.7×105Pa
(3)115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3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
A. 向A方向飘动
B. 向B方向飘动
C. 向C方向飘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 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豪克号”偏离了方向,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与“奥林匹克号”相撞。如图所示,以下关于两船相撞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船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间的水被挤压,流速加快,压强增大,造成两船相撞
B. 两船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增大,造成两船相撞
C. 两船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间的水被挤压,流速加快,压强减小,造成两船相撞
D. 两船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造成两船相撞
3.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是( )
A. 用滴管取液体,液体不落
B. 用吸管吸饮料,饮料上升
C. 吸盘上挂毛巾,毛巾不掉
D. 在两纸片中间吹气,纸片合拢
4. 当火车驶过时,人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解释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 )
A. 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B. 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C. 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
D. 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
5. (南宁中考)如图所示,在雨中撑伞的行人,每当大风吹来,会有伞被向上“吸”的感觉,关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C. 伞受到的空气浮力变大
D. 伞受到的空气浮力变小
6. 如图是家用煤气灶灶头的示意图,使用时打开煤气阀门,启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后流向燃烧头被点燃,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 )
A. 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B. 进口处煤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 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D. 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7. 如图是一个管道,其中A段较粗,B段较细,当水沿箭头方向流动时,A、B两段中水的压强是( )
A. pA>pB
B. pA
C. pA=pB
D. 无法比较
8. 如图是两张纸的位置,两手抓在A、B两处,使两纸相离10cm左右,用嘴向两纸中间吹气,可以观察到两张纸将_________(填“分开”或“合拢”),可以想象,吹气时,两张纸中间气体的速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张纸外侧气体的速度。
B组 自主提高
9. 某同学为了探究飞机的升力,制作了一个机翼模型,并把它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各挂一个弹簧测力计,然后再接通电风扇对着机翼吹风,如图所示,下列该同学对实验结果所作的猜想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增大,B的示数减小
B. 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B的示数增大
C.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增大
D.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减小
10. 物理老师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A、B、C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老师将抽气机与C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B. 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01.0kPa
C. 0~4s,C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D. 图像③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1. 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身整体抬高离开水面,从而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12. (舟山中考)如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开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可观察到a、b两管口均有水喷出,且____________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
13. (湖州中考)货车驾驶员在卸货后,把空的纸箱放在车斗里。在汽车行驶时,发现有纸箱从车斗里“飞”了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明同学经过思考后,进行了模拟实验:
将纸屑放在一个铁盒里,用吹风机向铁盒上方水平吹风,发现有纸屑从铁盒中“飞”出来,如图。
请回答:
(1)小明向铁盒上方吹风是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纸箱从车斗里“飞”出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在某科技馆内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模型飞机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所示。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为15牛;当迎面吹着飞机的风速达到20米/秒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牛,可以判定飞机受到了一个新的力,根据你的分析,飞机受到的力大小为______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ACDBA 6—7. DA
8. 合拢 大于
9—11. BDD
12. b b管下端管道横截面积大,水流速小,压强大
13.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流动
(2)车斗内的纸箱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纸箱上方的气压小于纸箱下方的气压,纸箱从车斗里升起,然后在风的作用下吹离车斗
14. 8 竖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