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2 19: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A组 基础训练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A. 小雨夹雪 B. 晴空万里
C. 四季如春 D. 台风
2. 中国的冬季北方明显比南方寒冷,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距离海洋的远近
C. 离冷锋的远近 D. 地形
3. 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其原因是( )
A. 海水的比热大
B. 海水的比热小
C. 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D. 海水的蒸发量大
4. 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反映的大气状况是( )
A. 短期而多变 B. 短期而稳定
C. 长期而多变 D. 长期而稳定
5.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陆地上,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出现在一年中的( )
A. 1月 7月 B. 7月 1月
C. 2月 8月 D. 8月 2月
6. 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7.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的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的气温大约低( )
A. 18℃ B. 20℃ C. 25℃ D. 30℃
8. 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影响 B. 海陆比热差异
C. 气压影响 D. 纬度位置的影响
9. 下列有关大气环境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减少氟利昂的使用有利于保护臭氧层
B. 城市上空的“热岛效应”有利于人和动植物的生活
C. 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10. 下列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气压
B. 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 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推移而显著变化
D. 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11. 我国的下列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A. 海南省的西沙群岛 B. 杭州市
C. 北京市 D. 内蒙古的海拉尔
12. 我国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差不多,但是气温却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 )
A. 地势高 B. 多雪山冰川
C. 离海洋较远 D. 地形起伏大
13.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A. 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
B. A处在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处在海边,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
C. 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 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14. 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山上与山下相比,____________气温较高。
(2)当庐山山脚下(海拔50米)气温为18.1℃时,海拔1400米处的山顶气温大约是____________℃。
(3)造成以上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15. 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如图所示中,甲为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

A. 白昼海风 B. 黑夜海风
C. 白昼陆风 D. 黑夜陆风
16. 如图是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根据此图可知:

近现代全球气温变化呈____________趋势。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____________的过程中。
B组 自主提高
17.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按纬度分布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 )

18. 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 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 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D. 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19. 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0米,B地海拔3000米,C地海拔1100米,D地海拔100米,此地常年刮东风,回答下列问题:

(1)C、D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__米,两地气温相差约____________℃。
(2)A、C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_,因为A地处于____________,C地处于____________。
(3)B、C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如图为温度垂直变化和地形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__风坡,B为____________风坡,A处降雨量明显____________B处的降雨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____________℃。
(2)该图形象地说明地形雨的形成机理,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运动的____________受到地形阻挡而在山地的____________(填“A坡”或“B坡”)沿山坡____________,由于温度逐渐降低,使空气冷却降温,____________凝结,形成____________;越过山顶后,气流在____________(填“A坡”或“B坡”)下沉,由于越往下沉____________越高,____________湿度越来越小,空气很难凝结降水,使背风坡的天气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CAADB 6—10. CDBBB 11—13. AAB
14. (1)山下 (2)10 (3)地形
15. D A
16. 波动上升 升高
17—18. DB
19. (1)1000 6 (2)C 背风坡 迎风坡 (3)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下降
20. (1)背 迎 少于 0.6 (2)气流 B坡 爬升 水汽
降水 A坡 温度 相对 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