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2Mg+O2________
现象:剧烈燃烧,耀眼强光,________灰烬。
2Cu+O2________
现象:不能燃烧,红色变________。
思考:如何检验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还是炭黑?
3Fe+2O2Fe3O4(纯氧中燃烧)
铝不容易生锈的原因是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内部继续氧化,但能被酸腐蚀。
二、金属跟酸的反应
Mg+2HCl===______________(剧烈反应,大量气泡)
Zn+2HCl===______________(较多气泡)
Cu与HCl不反应,没有气体产生
Zn+H2SO4===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置换反应:一种________跟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和另一种________的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______ Al Zn ______ Sn Pb [H] Cu ______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________置换出来。
A组 基础训练
1.(徐州中考)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
B.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
D.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
2.(菏泽中考)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硬币、不锈钢锅都是合金材料,合金比各成分金属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B.铝、铁、铜都是银白色固体,都能够导电
C.镁、铝都是活泼金属,相同质量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同
D.铁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3.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物质,而铁丝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级铁粉在生产和保存时需要隔绝空气
B.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C.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D.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4.抗氧化剂能吸收氧气,降低食品内部及周围的含氧量,阻止氧气与食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小明发现新买来的高级月饼的包装盒内有一个印有“抗氧化剂”的小包,内装灰黑色粉末,其成分可能是( )
A.铁粉 B.氢氧化钠
C.二氧化锰 D.生石灰
5.(日照中考)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常温下就能被缓慢氧化。下列有关镁条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镁条至表面出现银白色
B.实验时,应使用石棉网
C.实验时,应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
D.镁条在空气中缓慢燃烧,发出耀眼的黄光,有大量蓝紫烟生成
6.(德阳中考)W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ag氢气,W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bg氢气,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7.(菏泽中考)某化学小组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A和固体B,滤液A中所含的溶质不可能的情况是( )
A.Zn(NO3)2、AgNO3
B.Zn(NO3)2、Cu(NO3)2、AgNO3
C.Zn(NO3)2、Cu(NO3)2
D.Zn(NO3)2
第8题图
8.(永州中考)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
B.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
9.(包头中考)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天平平衡,两边烧杯中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B.若天平平衡,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C.若天平不平衡,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可能不相等
D.若天平不平衡,两种金属一定完全反应
10.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
第10题图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正确的是( )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方框中应该填Sn Fe Zn
B.在同一盐酸溶液中反应时铁比铝剧烈
C.铜活动性不强,故铜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银
D.金的活动性比较弱,所以说“真金不怕火炼”是说在高温条件下金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第11题图
11.(湖州中考)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端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_______(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1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第12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3.(孝感中考)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第14题图
14.(济宁中考)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 )
①反应速率:Mg>Fe>Zn
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
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
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某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同等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b、c、d四条斜线表示该金属和对应酸的反应时间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关系。由图中获得的信息我们可以分析:
第15题图
(1)________和________对比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有影响(填写斜线序号)。
(2)要想证明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有影响,则c斜线应选用________的稀硫酸(填写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3)从图像中还可以分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16题图
16.(湛江中考)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他杂质)。
(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g。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一、2MgO 白色 2CuO 黑色
二、MgCl2+H2↑ ZnCl2+H2↑ ZnSO4+H2↑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三、Mg Fe Hg 氢
【课时训练】
1-5.DABAD 6-10.AADCD
11.(1)2Cu+O22CuO (2)不能
12.Fe+2HCl===FeCl2+H2↑ A、C
13-14.AD
15.(1)a b (2)10% (3)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
16.(1)0.5 (2)MgO+H2SO4===MgSO4+H2O
(3)84%
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Fe+CuSO4===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Cu+2AgNO3===________________(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
Cu+FeSO4——没有变化
Cu+ZnSO4——没有变化
金属活动性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________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________的金属从它的盐________中置换出来。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比较Mg、Zn、Cu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二、金属的锈蚀
1.铁锈蚀条件:铁与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1)使铁制品隔绝________或隔绝________,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2)改变铁的________、________,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等。
A组 基础训练
1.往相同质量的10%稀盐酸中加入下列金属,反应最剧烈的是( )
A.Cu B.Zn
C.Fe D.Mg
2.(温州中考)在柠檬中插入两种不同的金属可以制得水果电池。相同条件下,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大小有关。下列柠檬电池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异最大的是( )
3.(潍坊中考)金属腐蚀的快慢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下列条件下,铁钉的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
4.(贺州中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锈
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不与空气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我国的矿物储量比较丰富,所以废旧金属直接扔掉,没有必要回收
5.(邵阳中考)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 )
A.H2SO4 B.AgNO3 C.FeSO4 D.MgSO4
6.(桂林中考)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u、Mn、Ni B.Mn、Ni、Cu
C.Ni、Mn、Cu D.Mn、Cu、Ni
7.“暖宝宝”主要成分:活性铁粉、碳粉、氯化钠等,通过氧化反应放热取暖。取部分混合粉末润湿,并按图连好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红色的水缓慢进入锥形瓶
B.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底部发热
C.该实验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食盐水可加速铁生锈
8.(潍坊中考)金属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③中Ni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
D.上述3个反应中涉及2种单质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10.(呼和浩特中考)已知:2Fe(NO3)3+Cu===2Fe(NO3)2+Cu(NO3)2,向硝酸铁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不含铁,滤液中含硝酸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不含硝酸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铁和硝酸铜
11.(广西中考)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知识回答。
(1)从左到右,金属的活动性逐渐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可以给你以下判断的依据: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_____________。
12.(泰安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自主提高
13.(岳阳中考)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14.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15.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第15题图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河南中考)在一定质量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测定某黄铜的组成,称取了黄铜样品5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分5次共加入250g稀硫酸,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累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100 150 200 250
累计产生气体的质量/g 0.2 x 0.6 0.7 0.7
回答下列问题:
(1)x=______,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请在如图中画出样品中加入250g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
第17题图
(3)黄铜样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一、FeSO4+Cu Cu(NO3)2+2Ag 较强 较弱 溶液
二、1.空气 水 2.(1)空气 水 (2)组成 结构
【课时训练】
1-5.DCAAB 6-10.BCDBB
11.(1)减弱 (2)Fe+CuSO4===FeSO4+Cu (3)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12.(1)铁 Fe+CuSO4===FeSO4+Cu (2)除去铜中的铁 (3)蒸发结晶
13-14.DB
15.(1)在b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装满氧气 (2)注射器中氧气减少 (3)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
16.(1)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 (2)产生气泡 (3)锌与硝酸银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减少,与硝酸铜反应时使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17.(1)0.4 27.25 (2)
(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