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
1.食物七大营养素中,________________分子小,不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淀粉、脂类、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而________不能被消化和吸收。
2.参与三类大分子分解的消化液和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唾液、胰液、肠液)→________;
蛋白质(胃液、肠液、胰液)→________;
脂肪(胆汁、胰液、肠液)→______________。
3.小肠成为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生理特点:①小肠________,内壁有许多________,小肠内壁有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②小肠内有多种________;③小肠有丰富的________。
A组 基础训练
1.在试管中加一块鸡蛋,然后再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C的温水中,1小时后鸡蛋不见了,这种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A.胆汁、肠液、唾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胰液 D.唾液、胃液、肠液
第2题图
2.下列器官的功能与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相符的是( )
A.肝 B.胰腺
C.胃 D.大肠
3.下列有关消化道各段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口腔是消化道的起端,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B.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能进行完全分解并能吸收少量水和酒精
C.小肠内壁有环形的皱襞可增大消化营养物质的面积
D.大肠的功能只是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4.王华同学患了龋齿病,他感到疼痛难忍,这说明龋洞已发展到了( )
A.牙釉质 B.牙髓腔
C.牙本质 D.牙骨质
5.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6题图
6.(衡阳中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7.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8.淀粉、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A.维生素、无机盐、水
B.二氧化碳、尿素、水
C.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D.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9.(柳州中考)馒头在口腔中越嚼越甜,这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 )
A.水 B.淀粉
C.麦芽糖 D.蛋白质
10.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是从哪里取出的(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第11题图
A.[①]是胆囊,能分泌胆汁
B.[③]是胰腺,能分泌胰液
C.[④]是小肠,肠腺能分泌肠液
D.胆汁和胰液通过导管送入小肠腔内
12.(德阳中考)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A、B、C、D、E依次表示消化道各段)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图中B段表示胃,能消化淀粉和蛋白质
B.图中D段表示小肠,里面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C.图中Ⅰ曲线表示的是淀粉,在消化道的各段中都能被消化
D.图中Ⅱ曲线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
13.如图是淀粉、蛋白质在人的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消化产物。请据图回答:
第13题图
(1)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________,不仅能暂时贮存食物,还能初步消化________。
(2)图中②代表的淀粉最终消化产物是________,图中④代表的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是________。
(3)淀粉和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能吸收物质的场所是________。
第14题图
14.(漳州中考)如图为淀粉在人体内消化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物质a指的是________。
(2)能将麦芽糖转变成物质a的场所是________,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________和胰液。
(3)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________。
B组 自主提高
15.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中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b、c表示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a是淀粉,先被唾液①分解为麦芽糖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B.b为氨基酸是在②④的作用下由蛋白质转变来的
C.c为甘油在③⑤作用下由脂肪转变来的
D.X是小肠,只是吸收b、c的主要场所
16.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C.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D.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17.(东营中考)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质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7题图
A.X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A和D
B.Y为脂肪,消化器官是C
C.Z为淀粉,消化器官是D
D.X、Y、Z都能在D内进行消化
18.(阜新中考)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过程的是( )
19.ABCD 4种食物(各100克)的部分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问题:(“…”表示未检出)
食物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C 维生素D
A 5.0 3.5 19.3 … 22.6
B … 12 … 1 2.0
C 56 10 12 15 1
D 59 0.1 2.5 20 0
(1)上表四种食物(各100克)中,能提供最多能量的是食物(填字母)________。
(2)家长定期给孩子补钙,但仍患了佝偻病,你可建议其选择________食物定期食用。
(3)食物________可预防牙龈出血,但长期将其作为主要食物,会有哪些弊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与消化食物B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吸收其消化终产物的主要器官的一项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二、1.水、无机盐、维生素 膳食纤维
2.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3.很长 褶皱 消化液 毛细血管
【课时训练】
1—5.CCCBB 6—10.AADCC 11—12.AB
13.(1)胃 蛋白质 (2)葡萄糖 氨基酸 (3)小肠
14.(1)葡萄糖 (2)小肠 肠液 (3)吸收
15—18.ACDC
19.(1)C (2)A (3)D 糖尿病 (4)胆汁、肠液和胰液
有丰富的小肠绒毛(任意一点即可)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
酶
1.成分:活细胞制造的一种________。
2.作用:是一种生物________,调控着细胞内成千上万个生化反应的进行。
3.特点:
①________:催化效率极高。
②________(多样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活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4.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步骤 实验项目 试管
1 2
1 淀粉糊 2mL 2mL
2 注入新鲜唾液 —— 2mL
3 注入清水 2mL ——
4 37℃水浴10分钟 是 是
5 滴加碘液 ____ ____
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A组 基础训练
1.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
A.酶是一种蛋白质
B.酶的催化效率高
C.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
D.酶具有专一性
2.下列有关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可以从食物中吸收的
B.酶既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脂肪和糖类
C.酶是一种催化剂,受温度、pH等影响比较明显
D.同一种酶,既可以催化糖类,也可以催化蛋白质
3.下列有关酶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所有反应都能进行
B.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和一般的无机催化剂相同
C.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不变
D.生物体内的酶不易受体内环境条件的影响
4.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表,结论错误的是( )
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5.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在37℃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6.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第6题图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7.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变蓝
B.1号试管中的淀粉未被消化
C.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不变蓝
D.2号试管是本实验的对照组
第8题图
8.(宜昌中考)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__________,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第9题图
9.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在这2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mL,再向A试管中加2mL清水,向B试管中加2mL唾液,再向2支试管中滴入1滴碘液: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________是实验组,________是对照组。两组加的清水或唾液都是2mL,这是因为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A组的现象是________,B组的现象是__________。本实验还应注意的问题:将两试管混合物充分振荡后放入________℃的温水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
第10题图
(1)图a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________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______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________,甚至遭到破坏。
(2)图b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的影响,胃蛋白酶在________的条件下(要有具体的数据),活性最高。
(3)唾液淀粉酶只能将________催化分解成________,这属于酶的________性。
(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碱性最强的是( )
A.血液 B.唾液 C.胃液 D.胰液
B组 自主提高
11.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甲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绘制出乙图曲线1,则乙图曲线2是指改变甲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量的变化( )
第11题图
A.① B.② C.③ D.②或③
第12题图
12.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小科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后,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小科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消化昆虫呢?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
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5℃的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小时。
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2)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酶。
(3)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设计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蛋白质 2.催化剂 3.①高效性 ②专一性 ③pH 温度 4.变蓝 不变蓝
【课时训练】
1—5.DCCDB 6—7.AD
8.淀粉酶 麦芽糖
9.探究唾液淀粉酶能否分解淀粉 B A 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性 变蓝 变蓝后褪色 37 在37℃时酶活性最大
10.(1)温度 最适宜的温度 降低 (2)pH pH=2 (3)淀粉 麦芽糖 专一 (4)D
11.A
12.(1)对照 (2)蛋白 (3)设置一个和甲试管一样的丙试管,在丙试管内加入一定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他条件都相同,与甲试管进行对照
13.(1)2mL清水 对照 (2)1号和3号 (3)1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了 (4)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