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2 14: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二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学案
知 识 网 络 
解题思路与方法
本章内容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部分.运动学部分主要是掌握如何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复杂的运动形式简化为两个简单运动的合成,运用等效的思想将未知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简单问题,这也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动力学部分主要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力和运动的关系.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的一种.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将其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直线运动来处理.因此,该内容可看做为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
圆周运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处理其动力学问题时,关键要注意两点:
(1)确定研究对象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圆心的位置,以便确定向心力的方向.
(2)向心力不是和重力、弹力、摩擦力相并列的性质力,它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切不可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研究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要抓住各种约束物的区别以及运动物体在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特征,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牛顿运动定律在卫星与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地要密切结合万有引力定律.这类问题需把握以下几个重要方面:①运动模型的建立:A星绕B星做匀速圆周运动;②由A星与B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A星运动所需的向心力;③合理选择向心力的表达式,列出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方程,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向心加速度、中心天体B的质量等等的表达式;④重力加速度g这一概念的迁移:星球表面有GM=gR2,这一式子又称“黄金代换式”,不仅可用于地球表面,也可用于其他星球表面;⑤地球表面卫星、高空卫星、极地卫星、赤道卫星、同步卫星、三个宇宙速度等的含义要深刻领会、准确掌握,才能在处理问题时应用自如.
体 验 高 考 
                  
1.(多选)(2018·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解析】双中子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频率f=12 Hz(周期T= s),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得,G=m1r1(2πf)2,G=m2r2(2πf)2,r1+r2=r=400 km,联立解得:(m1+m2)=,选项B正确,A错误;由v1=ωr1=2πfr1,v2=ωr2=2πfr2,联立解得:v1+v2=2πfr,选项C正确;不能得出各自自转的角速度,选项D错误.
【答案】BC
2.(2018·全国卷Ⅱ)2018年2月,我国500 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
A.5×109 kg/m3
B.5×1012 kg/m3
C.5×1015 kg/m3
D.5×1018 kg/m3
【解析】设脉冲星质量为M,密度为ρ
根据天体运动规律知:≥m()2R
ρ==
代入可得:ρ≈5×1015 kg/m3,故C正确.
【答案】C
3.(2018·全国卷Ⅲ)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  )
A.2∶1 B.4∶1
C.8∶1 D.16∶1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的轨道半径为RP=16R,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为RQ=4R,根据开普勒定律,==64,所以P与Q的周期之比为TP∶TQ=8∶1,选项C正确.
【答案】C
4.(2018·全国卷Ⅲ)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解析】设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v1,乙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为v2,由平抛运动规律,x=vt,y=gt2,设斜面倾角为θ,由几何关系,tan θ=,小球由抛出到落至斜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v2+mgy=mv,联立解得:v1=·v,即落至斜面时的速率与抛出时的速率成正比.同理可得,v2=·,所以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的2倍,选项A正确.
【答案】A
5.(2016·北京)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
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解析】P点,沿轨道1运行时,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引力大于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即F引>,沿轨道2运行时,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引力刚好能提供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F引=,故v1【答案】B
6.(2017·全国卷Ⅰ)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答案】C
7.(2015·福建)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r1、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  )
                  
A.= B.=
C.=()2 D.=()2
【解析】对人造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可得v= .所以对于a、b两颗人造卫星有= ,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8.(2017·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
A.周期变大 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 D.向心加速变大
【解析】由天体知识可知:T=2πR,v=,a=.半径不变,周期T,速率v,加速度a均不变,故A、B、D错误.根据Ek=mv2可得:速率v不变,组合体质量m变大,故动能Ek变大.
【答案】C
9.(2017·北京)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解析】在地球表面附近,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有=mg,可得M=,A能求出地球质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月球、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vT=2πR,解得M=;由=m月r,解得M=;由=Mr日,会消去两边的M;故BC能求出地球质量,D不能求出.
【答案】D
10.(2017·天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与已经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假设组合体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组合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解析】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和万有引力近似相等,有:G=mg,航天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a,
解得:线速度v=R,向心加速度a=.
【答案】R 
11.(2016·浙江)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P是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的探测屏AB竖直放置,离P点的水平距离为L,上端A与P点的高度差也为h.
(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的中点,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初速度范围;
(3)若打在探测屏A、B两点的微粒的动能相等,求L与h的关系.
【解析】(1)打在中点的微粒h=gt2①
t=②
(2)打在B点的微粒v1=,2h=gt③
v1=L④
同理,打在A点的微粒初速度v2=L⑤
微粒初速度范围L≤v≤L⑥
(3)由能量关系mv+mgh=mv+2mgh⑦
代入④、⑤式L=2h⑧
备 课 札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