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4.5 熔化与凝固(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4.5 熔化与凝固(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2 11:41:37

文档简介

第五节 熔化与凝固
1、物质存在的状态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把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举两例);另一类叫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 (举两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________,这个温度叫晶体的____________。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________,这个温度叫晶体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________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________________。
4、 凝固是________的逆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凝固时都要_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 ________;二是液体要不断地________热量。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________;二是液体要不断地________热量。
知识点一、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
5、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削干净,紧压后它们“粘”在一起很难被拉开,是因为   ;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6、(2018秋?梅江区校级月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湖水表面结冰 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C.点燃的蜡烛在高温下变软了 D.水沸腾时冒出“白气”
7、从下列现象中可以确定所述物质是晶体的是(  )
A.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好 B.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C.丙物质可以制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 D.丁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8、(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 玻璃 沥青 B.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
9、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知识点二、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绘制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10、(2018秋?长春期中)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
(2)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化共用了   min,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由图象可知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冰的熔点为   。
(5)熔化过程中冰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1、(2018?烟台)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知识点三、熔点、凝固点的含义,冰的熔点是0℃
12、(2018秋?张家港市期中)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固体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A.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39℃的气温
C.在﹣265℃时,氢是固态 D.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13、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14、(2018?兴化市二模)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C.冰的熔点为0℃
D.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1.(2019?铁岭)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块熔化 B.山间生雾
C. 枝头结霜 D. 瀑布结冰
2.(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3.(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 玻璃 沥青 B.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
4.(2019?鄂州)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5.(2018?葫芦岛)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蜡熔化成蜡油 B.水凝固成冰 C.冰熔化成水 D.白霜的形成
6.(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7.(2017?岳阳)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8.(2019?阜新)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9.(2019?荆门)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
(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0.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最先结冰的是   (填“土路表面”或“水泥桥面”);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   ;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盐水浓度(%)
小于0.1
2.9
4.3
11
15
23
23.8
25
26
36.3
凝固点 (℃)
0
﹣1.8
﹣2.6
﹣7.5
﹣11
﹣21
﹣17
﹣9.4
﹣1.8
0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   ;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的还原了该邮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  。

第五节 熔化与凝固
1、物质存在的状态一般有 固态、液态、气态。
2、我们把物质从固态 变成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 变成固态 的过程叫做凝固。
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 晶体 ,如 明矾、石膏 (举两例);另一类叫 非晶体 ,如 玻璃、松香 (举两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 ,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熔点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 不变 ,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 相同 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 熔点(凝固点) 。
4、 凝固是 熔化 的逆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 吸热 (填“放热”或“吸热”),凝固时都要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 熔点 ;二是液体要不断地 吸收 热量。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 凝固点 ;二是液体要不断地 放出 热量。
知识点一、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
5、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削干净,紧压后它们“粘”在一起很难被拉开,是因为   ;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引力;凝固。
【解答】解: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突然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削干净,紧压后它们“粘”在一起很难被拉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棒,用舌头去添了一下冰棒,舌头被冰棒“粘住”了,是舌头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
6、(2018秋?梅江区校级月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湖水表面结冰 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C.点燃的蜡烛在高温下变软了 D.水沸腾时冒出“白气”
【答案】C
【解答】解:A、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地面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点燃的蜡烛在高温下变软,是处于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属于熔化,故C符合题意;
D、“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从下列现象中可以确定所述物质是晶体的是(  )
A.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好 B.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C.丙物质可以制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 D.丁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答】解:
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乙是晶体;
故选:B。
8、(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 玻璃 沥青 B.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
【答案】C
【解答】解:
A、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
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C符合题意;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和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答案】D
【解答】解:柏油是非晶体,所以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
故选:D。
知识点二、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绘制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10、(2018秋?长春期中)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
(2)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化共用了   min,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由图象可知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冰的熔点为   。
(5)熔化过程中冰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温度计和钟表;(2)8;固液共存状态;(3)晶体;(4)0℃;(5)吸热;不变。
【解答】解:(1)由图象知,实验要记录温度和时间,测量工具需要温度计和钟表。
(2)冰在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结束,熔化持续了8min;冰在第6min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
(4)冰熔化时的温度为0℃,故熔点为0℃;
(5)由图象知,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1、(2018?烟台)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考点】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答案】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解答】解: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
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
知识点三、熔点、凝固点的含义,冰的熔点是0℃
12、(2018秋?张家港市期中)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固体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A.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39℃的气温
C.在﹣265℃时,氢是固态 D.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答案】A
【解答】解:A、钢水的温度最低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金熔化。故A错误。
B、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低于﹣39℃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低于零下39℃的气温。故B正确。
C、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故C正确。
D、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故D正确。
故选:A。
13、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答案】B
【解答】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0℃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故选:B。
14、(2018?兴化市二模)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C.冰的熔点为0℃
D.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C
【解答】解:AC、由图知,冰从第1到4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错误,C正确;
B、冰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1min=3min,故B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2019?铁岭)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块熔化 B.山间生雾
C. 枝头结霜 D. 瀑布结冰
【解答】解:A、冰块熔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山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枝头的霜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瀑布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解答】解:A.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雾气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2018?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蜡 玻璃 沥青 B.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
【解答】解:
A、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
B、蜡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铝是晶体,有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铁、铝都是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C符合题意;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和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19?鄂州)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解答】解:A、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故A错误;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故选:C。
5.(2018?葫芦岛)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

A.蜡熔化成蜡油 B.水凝固成冰 C.冰熔化成水 D.白霜的形成
【解答】解:A、蜡是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凝固成冰,冰是晶体,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冰熔化成水是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故C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轻柔的雪,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解答】解: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故B正确;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故C正确;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D。
7.(2017?岳阳)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解答】解:AB、由图知,冰从第2到5分钟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错误,B正确;
C、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min=3min,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2019?阜新)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解答】解:(1)读图甲可知,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读图甲可知,0~4min与8~12min的时间相等,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前者升高了8℃,后者升高了4℃,说明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位78℃,沸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故答案为:固液共存;大;不能。
9.(2019?荆门)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   ;
(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min时的内能。
【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2)如图,物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是晶体。
0~10min比28~38min加热时间相同,物质固态和液态吸收的热量相同,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固态升高的温度大于液态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固态的比热小,液态的比热大。
物体在液态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物体在第30min时的内能第35min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2)晶体;变大;小于。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0.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最先结冰的是   (填“土路表面”或“水泥桥面”);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   ;
某同学上网“百度”“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盐水浓度(%)
小于0.1
2.9
4.3
11
15
23
23.8
25
26
36.3
凝固点 (℃)
0
﹣1.8
﹣2.6
﹣7.5
﹣11
﹣21
﹣17
﹣9.4
﹣1.8
0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   ;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的还原了该邮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  。
【解答】解:
(1)水泥比泥土的比热容小,质量和初温一定时,水泥比泥土温度降低快,所以水泥桥面先结冰。
(2)除去道路上的冰雪,因不便于加热,但可以在道路上撤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
(3)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
(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4.3%时凝固点为﹣2.6℃,即此时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6℃。
故答案为:水泥桥面;熔点;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