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运动》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浪、潮汐、洋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主要以文字叙述、景观图像、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进行呈现,以文字叙述为主,一一列举海浪、潮汐及洋流的概念及运动规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及其运动规律;
2.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成因;
3.增强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及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导学法,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海浪、潮汐、洋流概念进行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海浪活动、潮汐规律、洋流影响等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全球性观念,学会在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时把握区域的个体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海水运动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及其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成因。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读图分析法:学生读图、析图;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3.情境法教学: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学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此战役设计多兵种的合作,海军、陆军、空降部队行动要求各不一致,最终指挥部选择在6月6号(农历闰四月十六日)作为登陆日。
1.登陆日为什么选这一天呢?
2.海水水位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这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阅读课本内文段,使学生对海水运动有初步印象。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引入教材内容。
一、海浪的概念及海浪活动
[学情预设]:学生对海浪的构成及成因分析时可能出现偏差,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材料,注意合理引导读图,引导读图的问题设计要有明显的对比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信息提取时间,对海浪构成及成因形成深刻印象。
简单介绍海水运动包括海浪、潮汐、洋流。
一、海浪的概念及特点
思考:海浪有什么特点? 在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关键词?
①海浪的构成 ②海浪的成因
归纳探究:
⑴海浪是由波的方向、波峰、波谷构成。
⑵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力越大,浪的能量越大(“风平浪静”便是这个缘故)。
⑶由此设问:海浪能量越大会产生什么现象呢?除了风还有什么因素会产生海浪?
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⑷总结
海浪:常见由风力引起,具有能量的波浪。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等水中地质灾害引起的巨浪
风暴潮: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二、人类如何减缓海浪活动所带来危害
结合教材内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做法。
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后,寻找关键词,并在课本用标记落实。
让学生在材料中找出海浪的形成过程及特性。
通过观察视频及材料分析并归纳海浪、海啸,风暴潮概念及联系,引导学生对所得的信息进得分析整理。
在分析如何缓解海浪活动危害时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文字信息的归纳与判定能力。
通过情景读图、信息整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学以致用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探究二、潮汐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预设]:学生对问题式探究会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分析能力较弱的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材料,及时提示,让学生始终保持最近发展区内,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合作的优势,让组员携手攻克难题。
潮汐的概念、周期、成因
概念: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成因:由月球、太阳对地球引力有关。
周期:一日两次海水涨落,白天为潮,晚上为汐,合称潮汐。
诺曼底登陆日背后的地理大揭秘
潮汐规律: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最为明显。其中农历十五前后正是月圆之时。
归纳探究:人类利用潮汐规律的活动,观看图文资料。
潮汐发电;
潮间带采集、养殖活动;
沿海港口建设、航运。
钱塘江大潮的天时地利
找出大潮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大潮的成因。
天时:中秋十五潮汐规律明显,东南风大。
地利:喇叭状钱塘江口,入海江水量大。
课堂小结:
/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找出潮汐概念、周期、成因。
分析出诺曼底登陆日背后的地理知识——潮汐规律。
观看图文资料,掌握人类利用潮汐规律活动。
阅读课本P60案例,找出大潮形成过程,归纳其中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知识能力。
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根据学生的答案来引导,有助于教师对课堂进程适时调控。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课件17张PPT。第三节 海水运动
(第1课时)
第三章 地球的水新课导入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诺曼底位置示意 这与海水运动规律有关。新课导入想一想 谁能说一说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你见过海水的哪种运动形式?请思考:①海浪的构成 ②海浪的成因海浪是什么?一、海浪海浪:常见由风力引起,具有能量的波浪
构成:由波的方向、波峰、波谷组成。海浪概念及海浪活动一、海浪 谁能结合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几个概念?成因:由风力形成的,风力越大,浪的能量越大(“风平浪静”)海浪概念及海浪活动一、海浪海浪能量越大会产生什么现象呢?除了风还有什么因素会产生海浪?一、海浪思考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等水中地质灾害引起的巨浪
风暴潮: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一、海浪 人类如何减缓海浪活动所带来危害?结合P58页案例活动,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二、潮汐 潮汐的概念、周期、成因
概念:
周期:
成因: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由月球、太阳对地球引力有关一日两次海水涨落,白天为潮,晚上为汐,合称潮汐二、潮汐1二、潮汐 万有引力也存在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只是由于太阳距地球较远,因此引力不大,平时不明显。可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即满月或新月时,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月亮对海水的引力
就会起重叠作用。这时,就会有大潮出
现,这就好比两个人来拔萝卜就较容易
拔出萝卜一样。 当月亮和太阳与地球形成直角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时,两种引力作用方向不同,就会相互抵消,这时小潮就会出现。这好像是一个大人往前拉车,而后面却有一个小孩向后拖车,车前
进的速度因此变慢一样。 大潮小潮大潮成因示意图小潮成因示意图诺曼底登陆日(农历闰四月十六)背后的地理揭秘潮汐规律: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最为明显。
其中农历十五前后正是月圆之时。二、潮汐2探究 利用潮汐规律,人类能进行哪些活动?二、潮汐归纳探究:人类利用潮汐规律的活动 潮汐发电
沿海港口建设、航运潮间带采集、养殖活动二、潮汐二、潮汐拓展阅读 潮汐不仅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潮汐发电的原理是在潮差较大的河流入海口和海湾处筑坝形成水库,利用涨潮和落潮时潮水进出水库推动水轮发动机组发电。
潮汐能的能量与潮差大小和潮水量成正比。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人们称之为“蓝色能源”。
至今,我国沿海各地建造了数十座中小型潮汐电站,其中规模最大、运行较好的是于1980年建成的浙江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年发电量达700万千瓦时。
航拍江岭江厦潮汐发电站潮汐能源课堂小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