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物理必修1第1章 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教科版物理必修1第1章 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2 14:32:17

文档简介

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
(教师用书独具)
[学习目标] 1.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2.会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3.会推导Δx=aT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1.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1)=,适用于所有运动.
(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v,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对=v=的推导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t秒末的速度为vt.
由x=v0t+at 2得,①
平均速度==v0+at.②
由速度公式vt=v0+at知,当t′=时,
v=v0+a,③
由②③得=v.④
又vt=v+a,⑤
由③④⑤解得v=,所以=v=.
【例1】 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 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共历时20 s,行进50 m,求其最大速度.
思路点拨:汽车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间的最大速度既是第一阶段的末速度,又是第二阶段的初速度.
[解析] 法一:(基本公式法)设最大速度为vmax,由题意得x=x1+x2=a1t+vmaxt2-a2t,
t=t1+t2,vmax=a1t1,0=vmax-a2t2,
解得vmax== m/s=5 m/s.
法二:(平均速度法)由于汽车在前、后两阶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前、后两阶段的平均速度均为最大速度vmax的一半,即
==
由x=t得vmax==5 m/s.
法三:(图像法)作出运动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v-t图像与t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位移等值,故x=,则vmax==5 m/s.
[答案] 5 m/s
应用推论=v=解题时应注意
(1)推论=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该等式为矢量式.
(2)该推论是求瞬时速度的常用方法.
(3)当v0=0时,v=;当v=0时,v=.
1.飞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时,在6 s的时间内从30 m/s的弹射速度加速到起飞速度50 m/s,求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最小长度.
[解析] 飞机起飞过程的平均速度
== m/s=40 m/s
飞行甲板的最小长度x=t=40×6 m=240 m.
[答案] 240 m
 位移差公式Δx=aT2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Ⅰ、xⅡ、xⅢ、…、xN,则Δx=xⅡ-xⅠ=xⅢ-xⅡ=…=aT 2.
2.推导:x1=v0T+aT 2,x2=v0·2T+a·T 2,x3=v0·3T+aT 2…,
所以xⅠ=x1=v0T+aT 2;
xⅡ=x2-x1=v0T+aT 2;
xⅢ=x3-x2=v0T+aT 2…,
故xⅡ-xⅠ=aT 2,xⅢ-xⅡ=aT 2…,
所以,Δx=xⅡ-xⅠ=xⅢ-xⅡ=…=aT 2.
3.应用
(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Δx=xⅡ-xⅠ=xⅢ-xⅡ=…=xn-xn-1=aT2成立,则a为一恒量,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利用Δx=aT2,可求得a=.
【例2】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大小和末速度大小及加速度大小.
思路点拨:①“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时间T相同且T=4 s
[解析] 方法一:基本公式法
x1=vAT+aT2
x2=vA·2T+a(2T)2-
vC=vA+a·2T
将x1=24 m,x2=64 m,T=4 s代入以上三式,解得
a=2.5 m/s2,vA=1 m/s,vC=21 m/s.
方法二:平均速度公式法
连续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m/s=6 m/s,
== m/s=16 m/s.
且=,=,
由于B是A、C的中间时刻,则
vB=== m/s=11 m/s.
解得vA=1 m/s,vC=21 m/s.
其加速度为:a== m/s2=2.5 m/s2.
方法三:位移差法
由Δx=aT2可得
a== m/s2=2.5 m/s2①
又x1=vAT+aT2②
vC=vA+a·2T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A=1 m/s,vC=21 m/s.
[答案] 1 m/s 21 m/s 2.5 m/s2
?1?Δx=aT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性质的运动不能套用推论式来处理问题.
?2?Δx=aT2常用于实验中,根据打出的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
2.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C [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得:x2-x1=aT2
得a== m/s2=-2 m/s2.
根据第1 s内的位移:x1=v0t+at2,代入数据得,9=v0×1+×(-2)×12,解得v0=10 m/s.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0== s=5 s.
则汽车刹车后6 s内的位移等于5 s内的位移,为x=t0=×5 m=25 m.故C正确,A、B、D错误.]
1.(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
A.前3 s的位移是6 m
B.3 s末的速度是3.6 m/s
C.3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5.4 m/s
BD [由位移公式x=at2知,第3 s内的位移为a×32 m-a×22m=3 m,故加速度a=1.2 m/s2,所以前3 s的位移x=×1.2×32 m=5.4 m,A错;第3 s末的速度v=at=1.2×3 m/s=3.6 m/s,B对;3 s内的平均速度== m/s=1.8 m/s,C错;第5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4.5 s末的瞬时速度,故v′=at′=1.2×4.5 m/s=5.4 m/s,D对.]
2.(多选)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末通过C点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运动,再经6 s到达B点停止,总共通过的位移是3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B.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3 m/s
C.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6 m/s
D.AC段的长度为12 m
ACD [设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vC,由=可知,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均为=,A正确;由t1+t2=xAB,t1+t2=10 s可得vC=6 m/s,C正确,B错误;由xAC=t1可得:xAC=12 m,D正确.]
3.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路旁两棵相距50 m的树共用时间5 s,它经过第二棵树时的速度是15 m/s,则它经过第一棵树时的速度是 (  )
A.2 m/s    B.10 m/s
C.5 m/s D.2.5 m/s
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m/s=10 m/s,因为=,则汽车经过第一棵树时的速度为:v1=2-v2=2×10 m/s-15 m/s=5 m/s.故C正确,A、B、D错误. ]
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A [根据v-t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乙,选项A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选项B错误;根据v-t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5.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4 s内位移为20 m,求:
(1)质点4 s末的速度;
(2)质点2 s末的速度.
[解析] 解法一: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4 s内的平均速度==,
代入数据解得,4 s末的速度v4=8 m/s
2 s末的速度v2== m/s=5 m/s.
解法二:利用两个基本公式
由x=v0t+at2得
a=1.5 m/s2
再由v=v0+at得
质点4 s末的速度v4=(2+1.5×4)m/s=8 m/s
2 s末的速度v2=(2+1.5×2)m/s=5 m/s.
[答案] (1)8 m/s (2)5 m/s
课件38张PPT。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习题课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重难强化训练(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差公式
(教师用书独具)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4为单选,5~9为多选)
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O、A、B、C四点,A、B间的距离为10 m,B、C间的距离为14 m,已知物体通过OA段、AB段、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则O与A的距离为 (  )
A.8 m   B.6 m   C.4 m    D.2 m
B [OA段、AB段、BC段所用时间相等,由Δx=x2-x1=x3-x2=aT2得,xAB-xOA=xBC-xAB即10 m-xOA=14 m-10 m得xOA=6 m,选项B正确.]
2.一颗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射进一墙壁但未穿出,射入深度为x,如果子弹在墙内穿行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在墙内运动的时间为 (  )
A. B. C. D.
B [子弹在墙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由=得t==,故选项B正确.]
3.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s停止,已知物体经过斜面和水平面交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1∶1 B.1∶2 C.1∶3 D.3∶1
C [由题意知,物体在斜面上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由x=·t得x1∶x2=t1∶t2=3∶9=1∶3,故选项C正确.]
4.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汽车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了10 s,前进了25 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
A.2.5 m/s B.5 m/s
C.7.5 m/s D.10 m/s
B [由==得vm===5 m/s,选项B正确.]
5.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那么0~t和t~3t两段时间内 (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D [在v-t图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知两段时间内加速度为2∶1,选项A错误;图像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由图知位移比为1∶2,选项B正确;=,故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6.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滑行的 (  )
A.时间之比为1∶1
B.时间之比为2∶3
C.距离之比为4∶9
D.距离之比为2∶3
BC [由于加速度和末速度相同,所以由Δv=a·Δt知所用时间比为2∶3,选项B正确,A错误;由x=·Δt得xA∶xB=4∶9,故选项C正确,D错误.]
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 s内速度的变化量小于第2 s内速度的变化量
B.第1 s内的位移小于第2 s内的位移
C.第1 s内速度的变化量等于第2 s内速度的变化量
D.相邻两段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CD [由v=v0+at可知,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A错误,C正确;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匀减速直线运动反之,故B错误;由Δx=aT2可知,D正确.]
8.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是2 m,第4 s内的位移是2.5 m,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内的位移是2.5 m
B.第3 s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
C.前3 s的平均速度是 m/s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
BD [由Δx=aT2,得a== m/s2=0.5 m/s2,x3-x2=x4-x3,所以第2 s内的位移x2=1.5 m,同理第1 s内的位移x1=1 m,前3 s的平均速度===1.5 m/s,A、C错误,D正确;第3 s末的速度等于第2~4 s内的平均速度,所以v3==2.25 m/s,B正确.]
9.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 s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电杆相距60 m,车经过电杆Q时的速率是15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过P杆时的速率是5 m/s
B.车的加速度是1.5 m/s2
C.P、O间的距离是7.5 m
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是9 s
ACD [由于汽车在P、Q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经过两点时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即=,故vP=-vQ=5 m/s,A对.车的加速度a== m/s2,B错.O到P用时t′==3 s,P、Q间距离x1=·t′=7.5 m,C对.O到Q用时t′+t=3 s+6 s=9 s,D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0.(9分)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若以每五次打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得到图示的5个计数点,各点到标号为0的计数点的距离已量出,分别是4 cm、10 cm、18 cm、28 cm,则小车的运动性质是________,当打点计时器打标号为1的计数点时速度v1=________m/s,加速度a= ________m/s2.
[解析] 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均为 s=0.1 s;由于相邻两计数点间的位移差Δx=2 cm=恒量.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数点1为0到2的中间时刻;由v==得v1==0.5 m/s;由Δx=aT2得a==2 m/s2
[答案] 匀加速直线运动 0.5 2
11.(12分)一些同学乘坐火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位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100 m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5 s,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9 s,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求:(小数点后均保留两位小数)
(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
(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 (1)设t1=5 s,t2=(9-5) s=4 s,根据v==,知他们在第一、二根路标中间时刻的速度v=20 m/s,
在第二、三根路标中间时刻的速度
vt=25 m/s,
两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Δt==4.5 s.
所以a==≈1.11 m/s2.
(2)设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为v3则
v3=vt+a=27.22 m/s.
[答案] (1)1.11 m/s2 (2)27.22 m/s
12.(15分)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相同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xAB=15 cm,xBC=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摄时小球B的速度是多少?
(3)拍摄时xCD是多少?
[解析] 小球释放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每相邻的两个小球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0.1 s,可以认为A、B、C、D各点是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由推论Δx=aT2可知,小球的加速度为a==
= m/s2
=5 m/s2.
(2)由题意知B点对应AC段的中间时刻,可知B点的速度等于AC段上的平均速度,即
vB=AC=
= m/s=1.75 m/s.
(3)由于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恒定,所以xCD-xBC=xBC-xAB
所以xCD=2xBC-xAB=2×20×10-2 m-15×10-2 m=0.25 m.
[答案] (1)5 m/s2 (2)1.75 m/s (3)0.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