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第八单元
25 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古人谈读书 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你能否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今天我们就走进《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看看都有哪些古人谈读书,他们又是怎样谈读书的。《论语》壹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朱熹贰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曾国藩叁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我 会 写我 会 写我 会 写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位古人谈读书?他们围绕读书分别谈了哪些内容?回 答《论语》中孔子的三句名言来谈怎样读书谦虚好问,踏踏实实勤奋好学。朱熹则谈了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曾国藩是强调了,读书要做到有智,有识,有恒。解释词语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倦:疲倦。总 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勤勉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这句话是形容谦虚好学的。总 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的这句名言是提醒人们什么的呢?
是提醒人们用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要养成踏实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总 结“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句话是谈论读书治学的方法问题,反映了儒家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业把《论语》中的三句名言熟练地背给家长听。
摘抄积累《论语》中的其他名句。再见 再 见课件14张PPT。 第八单元
25 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古人谈读书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说明人应该多读书,使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精神丰富起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看看朱熹和曾国藩这两位古人又是怎样谈论读书的。词意解析谓:说。
此:这里。
漫浪:随意。
决:一定。
则:那么,就。
急:要紧,重要。(古今异义)
既:已经。
岂:难道。文章大意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难道会不到吗?小 结 读书、做事都要用心。只有事事用心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注 释盖: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断:副词,绝对,一定。
下流:下等,劣等。追 问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本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哪些内容是反面论证呢?
曾国藩这段话强调了什么呢? 曾国藩的“三要”是读书的要诀。他在谈读书时不仅将有志视为取得成功的首要品质,而且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有了修齐治平的宏志大愿,才有了后来曾国藩的辉煌。 这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三位古人是怎样谈读书的,《论语》强调勤奋、谦虚而又踏实认真的读书方法;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曾国藩则强调读书“三要”。他们谈到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总结全文,归纳写法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呢?语言精辟,层次分明。
笔法生动,观点明确。
行文灵活,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是文章说服力极强。 对于三位古人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生活与学习中与读书有关的事件及收获。体验拓展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