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4 00:0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战国形势图
请将战国七雄的名称填入地图中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争:
齐、楚、秦、燕、赵、魏、韩
(1)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求 救
马陵
(公元前260年)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廉颇率军坚壁固守
40多万赵军降秦
长 平 之 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争:
齐、楚、秦、燕、赵、魏、韩
(1)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结果:
魏、齐、赵、秦四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秦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战国形势图
参战兵力:秦军约60万
赵军约45万
交战时间:三年
参战兵力:齐军约8万
魏军约8万 交战时间:一年
交战区域:邯郸、桂陵
参战兵力:齐军约10万
魏军约10万
参战兵力多
持续时间长
交战区域广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战争:
齐、楚、秦、燕、赵、魏、韩
(1)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结果:
魏、齐、赵、秦四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秦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3)特点:
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兼并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趋向统一
比较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从春秋争霸战争,转变成了战国兼并战争。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战国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一雄
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导学:阅读教材第二子目(P35),思考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的背景或原因(经济、政治、军事)。
2、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分别是?
3、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与贵族、地主、农民、士兵有关的措施分别是?
4、商鞅变法的影响是?
二、商鞅变法
铁制工具和牛耕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君主
渴望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根本原因
二、商鞅变法
(一)背景(原因):
(1)经济(根本原因):铁制工具和牛耕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3)军事: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2、时间:
公元前356年
3、人物:
商鞅、秦孝公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②经济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③军事
奖励军功
①政治
建立县制
废除世袭特权
编定户籍
严明法度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国富
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4、变法内容 作用 5、影响
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请你代表其中一个阶层,选取一条措施,谈谈商鞅变法给你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车裂处死。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结果
商鞅虽死 秦法未败
秦国的发展
三、都江堰
修建者:
修建时期:
地 点:
组 成:
功 能:
李冰(秦国)
公元前256年
岷(mín)江
渠首和灌溉网。渠首包括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工程
防洪、灌溉、水运
作 用:
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鱼嘴
防洪
灌溉
兴修水利
变法运动
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秦完成统一
军事
政治
经济

1.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
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
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D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3.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
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B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4.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
受到诸侯国的歧视,痛感颜面尽失。为此,
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C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有( )
①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②建立县制
③鼓励耕织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7.在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下列诸侯国曾先后崛起的是( )
①魏国 ②齐国 ③赵国 ④秦国 ⑤燕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