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1[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1[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3-31 20: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学习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统一和睦的大家庭,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 学生分析
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已经了解到我国有56个民族,但具体的民族名称、风土人情、分布等知识还是了解比较少,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分组搜集各地区的民族风情等的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但是现在网上关于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非常多,而且以文字说明较多,所以学生找资料时会失去一个目标,而且找到的资料形式比较单一,所以教师要在此方面作出适当的指导。
3.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生本教育”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学生分组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抢答游戏、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 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3 通过查找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易懂,而教材的内容和资料也比较简单,但也可以容易的在互联网上找到许多资料。所以整节课是以学生看图看书抢答和展示分组活动成果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收集和展示我国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5.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 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3) 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并制成简单课件演示
6.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搜集资料一、56个民族二、民族的分布 课前准备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游戏抢答游戏抢答游戏 两周2分钟2分钟3分钟5分钟 把学生分成三大组(东北、西北、西南),分别给出引导提纲,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主题,合作搜集相关资料制成简单课件,并选出代表准备上台展示成果。播放《爱我中华》VCD,提问:通过这首歌曲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投影抢答题目:①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②除了汉族之外,其他民族都通称为? ③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④少数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人以上的有? 总结: 汉族 (92%)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 (8%)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1.8,分析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并投影抢答题目: 分别讨论确定本组的主题,安排好分工,查找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及它们各具代表的风土人情的资料,并制作成简单的课件,选出代表。欣赏歌曲,并总结出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游戏:尽量说出自己知道的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学生快速阅读P19~20表格,并进行抢答。 通过收集和展示我国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意识。通过欣赏歌曲,把学生吸引进入课堂。这两部分部分内容简单易懂,通过抢答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三、民族风情展示四、教师补充五、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 7分钟18分钟2分钟1分钟 ①我国哪个民族的分布最广泛?主要分布在了哪里? ②你能找出有多个(3个以上)少数民族居住的省、自治区吗? ③我国的少数民族又主要分布在哪里? 引导学生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分析“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以及分析这种分布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有什么影响。分别请出三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小组活动的成果,并作出点评和鼓励。投影展示人民币背面的文字,提问:看看哪位同学能最快说出人民币上的几种文字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文字。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得以保护和发展。而且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而且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P15图1.8,并进行抢答。六人小组讨论,并回答。各组分别派代表上台表演展示,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表现奖。学生阅读教材P16图1.15,辨认各种文字。 通过读图,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通过成果展示,达到资源交流共享的结果,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利用人民币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7. 学习评价表
(1)资料收集类:
班 级 组别 姓 名 学号
时 间 资料收集类别
资料收集过程 次数 时间 地点 来源 工具 和作者 感受 资料形式
1
2
3
定量评价 项目 评 价 内 容 分值 自评 他评 师评 总评
1 积极准备,行动迅速 0-10
2 计划周密,步骤清晰 0-10
3 兴趣浓厚,善始善终 0-10
4 资料获得,丰富翔实 0-10
5 筛选认真,分析缜密 0-10
6 设计精心,作品优良 0-10
7 计划执行,时间保障 0-10
8 特色鲜明,个性突出 0-10
9 主题明确,中心明显 0-10
10 整体印象,可圈可点 0-10
定性评价 评语 评 价 人 主要成功之处 亟待改进之处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2)课堂学习评价:
评价标准 自评 (40%) 互评 (60%) 合计
课堂表现15%
参与活动积极性20%
读;绘、析图能力20%
探究问题能力20%
人际交流能力15%
作业评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