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可燃气体的验纯方法。
二、自学内容
阅读课本P79至P80,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_________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_______的火焰;当氢气中__________________时遇_______会发生爆炸。
氢气的验纯: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燃气体时,若发出__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若___________则表示氢气较纯。
2.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烧杯壁上有____________产生。
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水的组成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水的组成探究。
【猜想与假设】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设计实验】实验理论基础:在化学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_________。
由此得出:若通过实验证明生成物的__________,则可以证明水的元素组成。
注: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可以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步骤:
(1)分别将两只装满水的试管倒扣在电源的两极上。(属于________法收集气体)
(2)打开直流电源,观察现象。
(3)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检验正负极收集的气体。
【实验现象及结论】:
(1)两极均产生_______,且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_______。
(2)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是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___________。(产生的是________)
记忆方法为:一正氧、二负氢(气体体积比为正极1,负极2,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为氢气)
实验结论:
(1)水在______的条件下,分解生成______和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2)水是由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
(3)在________反应中,分子_______,原子_________。
三、反馈练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属于混合物
B.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分解
6.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
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
7.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 )
A.水是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在通电时都能够分解
8.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水分子的种类 B.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C.水的化学性质 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9.(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其中A试管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A、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中有一种可以燃烧,点燃该气体之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防止发生__________事故。
四、中考链接:
10.(2013?宜宾)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H2)
B.电解水实验中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
11.(2013?邵阳)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12.(2012?深圳)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 )
A.水的净化 B.水的汽化 C.水的电解 D.水的蒸馏
13.(2013?南宁)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3)从构成上讲,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
(4)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5)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课题:§4.3水的组成(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2.能够理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关系。
二、自学内容
看书前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是否有化学式,如果有,请写出来,若没有请写出该物质的类别:
①二氧化硫_________;②氯化钾_________;③二氧化锰________;④铁_______;⑤河水________;⑥氢气__________;⑦二氧化碳__________;⑧牛奶_________;⑨锰酸钾____________⑩矿泉水_________
你会发现上述能够写出“化学式”的物质,都是__________物。
回忆:纯净物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纯净物按下列标准分为两类:(填序号)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81回答下列问题:
(1)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很多___________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很多____________聚集成氧气。
(2)组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合物。
组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氧化物。
辨析正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 )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些化合物中,哪些是氧化物?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钾; ③二氧化锰; ⑦二氧化碳; ⑨锰酸钾
氧化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
混合物
物质 __________
纯净物
__________
其他
5.请用圆圈表示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含氧化合物定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被成为含氧化合物
三、反馈练习
6.以下几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①自来水;②二氧化碳;③氖气; ④氯酸钾;⑤水银等,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7.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
A.水 B.空气 C.氧气 D. 二氧化碳
8.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9.按物质分类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
A.金属、非金属 B.氧化物、单质
C.化合物、氧化物 D.混合物、化合物
10.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
A. B. C. D.
11.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四、中考链接:
12.(2013?宿迁)青蒿素(C15H22O5)是我国被世界承认的原创新药。从物质分类看,青蒿素属于 (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13.(2013?自贡)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则X是( )
A.混合物 B.金属氧化物 C.化合物 D.单质
14.(2010?衡阳)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A. B. C. D.
15.(2013?聊城)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氯化钾、氧化镁、空气 B.氮气、氧气、食醋
C.二氧化碳、水、果汁 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16.一定条件下,物质A( )与B( ) 反应生成C( )图是其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______(填“是”或“否”);
(2)按物质分类的方法,在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3)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A、B、C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单元是教材第二个从学生熟知的事物中认识物质的内容(第一次是空气),学生通过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如何以科学的眼光认识水?如何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两个重要疑问。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物质(氢气),并结合第二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分析和推理,得出水的组成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二、重点:
电解水实验
难点:
通过电解水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电解水装置 氢氧化钠溶液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教师介绍拉瓦锡的电解水的历史。
仔细听讲
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归纳
引导
请同学们看书阅读课本P79至P80,完成学案上的自学内容部分1和2.
将氢气的性质完善补充为接下来学习电解水奠定基础。
学生自学看书,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通过学生自学归纳氢气的性质,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引导
讲解
详细讲解电解水的实验:介绍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让学生全面了解电解水实验的各个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探究
实验
演示
1
教师进行电解水实验,同时提问: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进行追问:正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一样吗?
(学生观察和回答)1、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仪器中均有气泡产生。
学生继续回答: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正极快,最终的体积比大约为2:1。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探究
实验
演示
2
教师提问: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呢?应该如何进行鉴别?
教师进行实验,并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可以用燃着的木条进行鉴别。
正极的木条燃烧更旺,负极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学生利用第二单元所学的有关氧气的性质及之前自学的有关氢气的知识总结出鉴别气体的方法。体现出了学有所用。
讨论总结
教师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提问: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教师提问:由于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说明在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教师补充知识点: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稍强于氢气,所以在往往在实验中正负极的体积比要比1:2小一些。
(学生回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1
学生认真听讲
通过学生的语言总结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巩固化学的知识的掌握,一举两得。
拓宽思维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已知道了什么?
(学生组织语言表达)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1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配套练习
训练学生通过知识建构来记住概念要点,梳理知识条理。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时1
一.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正负极体积比:1:2
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2:1
课时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给物质分类,学会整理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方法,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重点:
掌握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
难点
物质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教材内容,要对本课题有一定的了解。
辅助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根据学案P47的所给物质,写出化学符号同时写出物质类别。
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通过对化学符号和物质分类的复习,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引导讨论
上述所有纯净物的组成元素分别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彼此观点,代表解答。
一些物质中只
有一种元素,另一些物质中有多种元素。
通过对比找出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归纳概念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定义为单质,有些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定义为化合物。化合物中若组成元素为两种,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则定义为氧化物。
(学生听讲记笔记)仔细分辨单质和化合物的不同之处。同时深刻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学习新知识,详细掌握物质的分类。
总结
目前我们学了很多物质分类的方法,如何才能够对物质进行明确的分类?
(学生回答)物质首先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在纯净物中又根据组成元素是否相同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还有氧化物。
归纳物质的分类,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
练习巩固
完成学案上的配套练习
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来加深和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总结)物质的分类
训练学生通过知识建构来记住概念要点,梳理知识条理。
(反馈练习)
1.以下几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①自来水;②二氧化碳;③氖气; ④氯酸钾;⑤水银等,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
A.水 B.空气 C.氧气 D. 二氧化碳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4.按物质分类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 )
A.金属、非金属 B.氧化物、单质
C.化合物、氧化物 D.混合物、化合物
5.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
A. B. C. D.
6.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板书设计
课时2
一、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课件21张PPT。课题3 水的组成地 球
······美丽的······
······蓝色的······
······水 球······鱼体含水达70%~80%植物机体中包含着水,某些蔬菜含水高达90%以上,黄瓜中水的质量竟占95%!人体质量的三分之二是水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可燃气体的验纯方法。
3.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阅读课本P79至80,完成学案上的自学内容资料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当氢气中混入空气或氧气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点燃氢气时,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小则表示氢气较纯;【反思与评价】氢气的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如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如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注意——所有可燃性气体在使用之前都要检验纯度。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何证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实验目的】水的组成探究。一、水的组成探究实验【猜想与假设】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氢元素 氧元素 【设计实验】实验理论基础:
在化学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_________。不变 由此得出:若通过实验证明生成物的__________,则可以证明水的元素组成。小技巧:由于纯水不导电,在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可以_______________。元素种类 增强水的导电性 【进行实验】步骤:
1.分别将两只装满水的试管倒扣在电源的两极上。
2.打开直流电源,观察现象。
3.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收集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收集的气体。【收集证据】实验现象:
(1)两极均产生气泡,且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2)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是氢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内,木条复燃点燃气体,发出淡
蓝色火焰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H2O) (H2) (O2)一正氧、二负氢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
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解释与结论】微观解释:+ 1 : 2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的个数比,等于气体体积比。结论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近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2:1,但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却略大于2:1,原因主要有:①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水中,氧气比氢气溶解的更多;
②在电解过程中初生的氧气从电极上逸出之前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消耗了氧气。完成学案上的反馈练习和综合评价1、电解水的实验里,有新物质生产吗?水发生了
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元素不变(都是H、O元素)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 2、电解水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3、电解水实验中提到的三种物质:氧气(O2)、
氢气(H2)和水(H2O) (1)它们都属于什么物质?
(2)它们在元素组成上有何不同?纯净物 氧气和氢气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表达与交流】把下列物质归类: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钾 ③二氧化锰 ④铁
⑤河水 ⑥氢气 ⑦二氧化碳
⑧牛奶 ⑨锰酸钾 ⑩矿泉水混合物: 纯净物: ; ⑤⑧⑩①②③④⑥⑦⑨写出上述纯净物的化学式,并设定标准将其分为两类:①二氧化硫(SO2) ②氯化钾(KCl) ③二氧化锰(MnO2) ④铁(Fe) ⑥氢气(H2) ⑦二氧化碳(CO2) ⑨锰酸钾(K2MnO4)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④铁(Fe) ⑥氢气(H2)①二氧化硫(SO2) ②氯化钾(KCl) ③二氧化锰(MnO2)
⑦二氧化碳(CO2) ⑨锰酸钾(K2MnO4)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氧气(O2)、氢气(H2)、氮气(N2)
例: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
水(H2O)、氧化铁(Fe2O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
高锰酸钾(KMnO4)2.这些化学式H2O、KMnO4、P2O5、O2、H2、N2、CO2、Al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单质?哪些是氧化物?①二氧化硫(SO2) ②氯化钾(KCl) ③二氧化锰(MnO2) ⑦二氧化碳(CO2) ⑨锰酸钾(K2MnO4)1.这些化合物中,哪些是氧化物?氧化物:①二氧化硫(SO2) ③二氧化锰(MnO2) ⑦二氧化碳(CO2) 化合物:
单质:
氧化物:H2O、KMnO4、P2O5O2、CO2、AlH2O、P2O5、CO2、H2、N2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混合物。 错误。水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水由两种元素组成,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错误,瓶中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1.KMnO4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它是氧化物。 特征:①化合物
②含有两种元素
③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3.集气瓶中有氧气(O2)和臭氧(O3),由于只有氧元素组成,所以瓶中物质是单质。物
质混合物
(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单质
(同种元素)化合物氧化物
(两种元素,
一种是氧元素)其他物质的分类(一种物质组成)(不同种元素)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Fe、Al、Cu、Mg等C、P、H2、O2等CuO、MgO等CO2、P2O5等补充:含氧化合物定义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被成为含氧化合物。请用圆圈表示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