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人种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
德育目标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若干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歌曲《爱我中华》引入(内容为我国多个民族)。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讲授新课]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请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投影展示P15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然后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等56个民族组成。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每个民族都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板书),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
(承转)我们把除汉族以外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是因为这些民族的人口少,那么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呢?
(活动)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
民族名称 人口数(万人) 民族名称 人口数(万人) 民族名称 人口数(万人) 民族名称 人口数(万人)
蒙古族 481 瑶族 213 土族 19 塔吉克族 3.4
回族 860 白族 159 达斡尔族 12 怒族 2.7
藏族 459 土家族 570 仫佬族 16 乌孜别克族 1.5
维吾尔族 721 哈尼族 125 羌族 20 俄罗斯族 1.4
苗族 740 哈萨克族 111 布朗族 8.2 鄂温克族 2.6
彝族 657 傣族 102 撒拉族 8.8 德昂族 1.5
壮族 1549 黎族 111 毛南族 7.2 保安族 1.2
布依族 255 傈僳族 57 仡佬族 44 裕固族 1.2
朝鲜族 192 佤族 35 锡伯族 17 塔塔尔族 0.6
满族 982 畲族 63 阿昌族 2.7 京族 1.9
侗族 251 柯尔克孜族 14 普米族 2.9 独龙族 0.6
鄂伦春族 0.7 拉祜族 41 纳西族 29 珞巴族 0.2
赫哲族 0.4 水族 35 景颇族 12 基诺族 1.8
高山族 0.3 东乡族 37 门巴族 0.7
请大家仔细阅读此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
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
3.人口数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提问,学生回答)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有1617.9万人口。
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luò)巴族,人口只有3000人。
3.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8个,它们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满族、土家族等,以上这九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400万以上,属于我国比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们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请说说是哪个民族的?你会讲你们的民族语言吗?
请大家对照参考P16图1.15几种民族文字“我爱中国”,(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讲述)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汉语和汉字是我国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语也存在多种方言,例如粤语、闽语等。但由于祖国建设的需要,国家确定以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族的共同语言。现在,汉语普通话已在全国迅速推广,普遍应用。
我国各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
(活动)学生看P17图1.16“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1.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2.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请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体育活动等,教师补充讲述几则:
1.傣族盛大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来历。
2.回族等少数民族穆斯为什么不吃猪肉?
这节课我们主要结识了祖国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承转)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一些民族还有特别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为什么要设立这些自治区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问题,
先请大家阅读P18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
(活动)读图,分析、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省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或少数民族分布的省区?
3.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读图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读图步骤、分析思路等)
(提问,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活动)1.请大家读我国民族的分布图,看看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能不能举例说明他们的民居的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请大家讨论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呢?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补充讲述)(大屏幕展示P19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主要分布地区表)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彝族、布依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布朗族、仡佬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拉祜族等。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云贵高原为主,崎岖不平,气候多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民居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是适应自然的代表性建筑,如壮族的民居“干栏”。干栏是壮族传统的住房形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拦或镶木条为墙,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一般都用木料建成。这种住房形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就有发现。这种干栏式木楼可以防潮隔热,适应我国西南的山区地形和湿热气候,至今在壮族等少数民族中一直沿用。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回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因此,当地少数民族的民居也体现了这一自然特点。如维吾尔族的平顶屋,屋顶既可以晾晒东西又可在雨雪天存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
二、请学生畅谈讨论结果和个人意见。师生共同归纳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交往。
2.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汉族人口多,我国是否要求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民族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而遵从汉族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请大家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分析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结识了祖国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学习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全国没有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的)、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总数:56个汉族:占总人口92%少数民族:55个,占总人口8%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蒙、回、藏、维吾尔、苗、彝、壮、满、土家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地理八年级上
课题: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授课教师单位:海拉尔区第十中学
授课教师:卜国杰
授课时间:2006年9月
授课地点:牙克石
授课班级:初二年级
民族构成
民族分布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
全国没有单一民族的县或市
汉族:集中分布于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