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教案4[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众多的人口教案4[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0-11 12: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三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美国人口总和的三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
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
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承转)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0“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承转,我国的人口是如何分布的?)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人口密度这个概念。
(提问,学生回答)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
请大家计算一下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12.95亿人÷960万km2=135人/km2,这一数字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多,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承转)那么我国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
(活动)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有什么特点?以哪条线为界?
2.找出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四省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
3.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省的人口密度的大小,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
(提问读图、计算、比较结果、归纳总结)中国人口的分布,东南多,西北少。东南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达500~600人,而西部地区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下。东、西部大体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腾冲县划一直线为界。此线东南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上;此线以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57%,但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6%,我国东部人口众多。
(承转)为什么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呢?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通过刚才我国四大人口密集区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我国东部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加之东部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所以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地势高亢,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耕地少,气候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多沙漠、草原,加之西部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因此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的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承转)是不是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应该把东部地区的人口采取措施迁往西部呢?
(活动)请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看P14图1.13)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三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了解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以及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针对西部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经济滞后的状况,国家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宏大战略,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西部经济的腾飞,必将吸引东部的人口流向西部,去寻找更好的机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地理八年级上
课题: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众多的人口
授课教师单位:海拉尔区第十中学
授课教师:卜国杰
授课时间:2006年9月
授课地点:牙克石
授课班级:初二年级
人口众多
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人口增长:较快
1858年
1949年
两次人口增长高峰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占6%
面积占57%
西少
人口密度在10人/km2 以下
黑河
腾冲
部分地区人口口密度达
500—600人/km2
人口占94%
面积占43%
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