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 11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操作,给学生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理解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新
1.实验一: 想想怎样知道橡皮泥的体积?
(1)用挤压法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橡皮泥的体积。
(2)实验二:思考:怎样测出梨子和不规则石头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规则的物体,只要知道了它的长、宽、高(或棱长),我们就能求出他们的体积,那么我们想求出西红柿或者土豆不规则的物体,它的体积怎么求呢?
2.学具准备:有刻度的量杯、梨子。
【设计意图】
通过操作,渗透转化的思想,给学生的操作提供平台。
二、探究新知
1. 渗透转化的思想。
提问: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为什么之前喝不到水,后来乌鸦又喝到水了呢?(因为石子占有瓶子的一定空间。)
2.实验操作。
出示一个雪花梨,这个梨的体积有多大?又怎能正确计算它的大小?
(1)让学生猜测、交流、思考。
(2)出示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把梨放到容器里,再倒入水,做水位下降和升高的实验。
(3)师:水位下降和升高与梨的大小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4)得出结论:水位下降和升高部分的容积就是梨的体积。其实我们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了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来计算,从而得到它们的体积。
3.求梨的体积。
现在有办法求梨的体积了吗?现在怎样做?
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形成共识,量出正方体的棱长,再测量出原来水平面的水位高度,再测量出下降后的水位高度。
引导学生计算。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水面上升或下降的空间,就是这个苹果的体积,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题。
(1)把一个长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正方体后,所占的空间( )大。
A. 长方体 B. 正方体 C. 一样
(2)一个瓶子恰好能装600毫升的水,我们说这个瓶子的( )是600毫升。
A. 体积 B. 容积 C. 质量
(3)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倒入水后量得水深4分米,倒入水( )L水。
A. 60 B. 48 C. 40
2.完成练习九第7、8、9题,重点讲评第9题。
在一个长8米、宽5米、高2米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3米、宽2米、高4米的石柱立着放在水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
(1)读题,思考:容器中放入石柱后,包括几方面的体积?
(2)要算溢出水的体积怎么办?
(3)独立计算,集体交流,正确评价。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的第11、13题。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