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最大公因数-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最大公因数-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2 18: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最大公因数 第 10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究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建立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号是8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
请学号是12的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并报出自己的学号。
教师:为什么学号是1,2,4的同学会起立两次呢?
2.写出8和12的所有因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出示例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在8和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的因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集合图。
8的因数 12的因数
1、2、4、8 1、2、3、4、6、12
(2)集合图。
其实这也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教师先指导学生填图,再引导学生明确中间的这部分表示什么?
8的因数 12的因数



两个集合圈套在一起了,1,2,4写在了重合的部分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结:就像同学们所说的1,2,4既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那我们就把它们叫作8和12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是两个数的因数中公有的因数;最大公因数就是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数。
【设计意图】
利用两个可以移动的椭圆圈来代替集合图,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集合图需要重叠一部分表示公因数的位置,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 18 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先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反馈。
(4)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常见的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①列举法:18的因数:1,2,3,6,9,18。
27的因数:1,3,9,27。
18和27的公因数:1,3,9。 最大公因数:9。
②筛选法:18的因数: 1,2,3,6,9,18 其中1,3,9也是27的因数,9最大。
(5)引导学生学习教材6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学习用分解质因数和短除法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公因数的倍数,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设计意图】
通过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求最大公因数的多种方法,在比较中优化出更合适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在18的因数上画“○”,在30的因数上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小猫钓鱼: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用线连起来。

8 27 15 16 4
3.指导学生完成61页做一做1、2题。
指名逐题汇报,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完成练习十五2、4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