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2 19: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 3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2.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复习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方法。
2.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 和 和
思考:每组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公分母15、20、24是怎样得到的?
3. 口算。
+= += +=
-= -= -=
4.调查自己生活的周边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学生分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课前收集资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1)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并进行环保教育。然后再出示93页例1扇形统计图。
(2)提问:从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出示问题: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4)学生列出算式:+=
2. 探讨“+”的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2)集体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列举在黑板上的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认识到分数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用课件动态演示“+”的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化成,化成,所以+=+=。
(4)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
(5)练一练:独立计算93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学习第94页例1的第(2)题。
(1)提出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学生自主探索。
(3)反馈探索结果。
①你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②怎么计算?
4.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独立完成94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完成后评讲,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
2. 解决问题。
(1)妈妈用黄豆面和玉米面做饼干。玉米面用了千克,黄豆面用了千克,用的玉米面比黄豆面多多少千克?玉米面和黄豆面一共用了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完成,计算时强调先通分,后相加。
(2)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下午浇了,第二天上午浇了,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没浇?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后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