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19: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宋教仁案;二次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开展了不懈斗争。这中间的经过与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二)讲授新课
一、二次革命
1、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
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 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实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嚎。他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不是公开否认其原则而是根本蔑视其存在。----节选自《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国民党的成立:
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人,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希望在将来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能争取多数席位,在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到处演说。
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基本结束,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众议院议员596人,国民党得269议席,共和党得120议席,统一党得18议席,民主党得16议席,跨党者得147议席,无党派26席。参议院议员274人,国民党得123席,共和党得55席,统一党得6席,民主党得8席,跨党者38席,无党派44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超过半数,由于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加起来只有223席,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国民党的选举胜利,进一步抬高了宋教仁的政权预期和政治热情。
3、宋教仁遇刺

1913年3月20日,欲北上组织内阁的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途中被刺身亡。
4、二次革命:
“宋案”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在革命党人尚未动手之前袁世凯已派北洋军进占了江西。 北洋军训练有素、攻势强大。1913年9月2日,北洋军攻陷南京。
国民党连续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武力讨袁问题,但均无结果。 7月12日国民党在袁世凯之后,被动采取行动,二次革命开始。虽有多省宣布独立讨袁。但革命党人却停留在观望,犹豫的态度上,没有把握形势。 在军事行动上,他们不善用兵,各地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使本来就不足的兵力更显分散。
结果: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出卖国家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二十一条》内容: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护国战争爆发
时间:1915年底 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地点:云南
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四、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三)、课堂总结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时期,军阀割据,政治动荡,被称为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新旧体制杂糅并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不懈地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这些斗争,虽然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美梦,,丝毫没有改变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黑暗现实。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四)课堂练习:
1.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C )
A.孙中山 B.蔡锷 C.宋教仁 D.黄兴
2.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作出了哪些“努力”(D )
①解散国民党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④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C、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二次革命
1、北洋军阀的含义:
2、国民党的成立
3、宋教仁遇刺
4、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2、对外出卖国家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
2、护国战争爆发
四、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2、军阀割据的后果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