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重力与重心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脉 络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重点)
2.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描述力.(重点)
3.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测量方法.(重点)
4.知道重心的概念及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
一、力的描述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按一定比例画出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对线段的长度没有严格要求.
3.标矢性: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选填“矢量”或“标量”).
二、重力及其测量
1.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大小:可用公式G=mg计算得出,式中g是比例系数,g=9.8 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重力的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这样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体检时常用磅秤来测量体重.
三、重心与稳定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
(1)物体的形状.
(2)物体的质量分布.
3.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2)对不规则的细棒和薄板,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确定其重心.
4.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越差;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
(2)重力的大小会随位置变化,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方向不变. (×)
(3)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 (√)
(4)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高低有关. (√)
(5)一个物体的重心是唯一确定的,与形状变化无关. (×)
(6)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质量是一样的,但重力不同. (√)
2.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用力推铅球时,甲对铅球有力的作用,但铅球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两个磁铁同名磁极靠近但并不接触,它们之间存在斥力作用,可以看出相互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力的作用
C.冰壶在冰面上水平向前滑行,它一定受到一个向前的力让它运动
D.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而不会施力
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存在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施力同时也受力.甲推出铅球,甲的手和铅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甲施力同时也受力,故选项A错误.磁铁间出现吸引力或排斥力时,两磁铁之间可以不接触,故选项B正确.冰壶在冰面上水平向前滑行,它并没有受到一个向前的力让它运动,反而受到阻力作用使它慢慢停下来,故选项C错误.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也会施力.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人推铅球,铅球对人也有力的作用,故选项D错误.]
3.(多选)关于重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
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必定指向地心
D.重力的大小不是总等于弹簧测力计竖直时对物体的拉力
AD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选项A正确;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其大小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是竖直向下并不一定指向地心,选项B、C错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物体,只有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选项D正确.]
力的描述
1.力的四性的认识
物质性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
(2)对于一个指定的力,一定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相互性
(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独立性
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
(1)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
(3)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最基本方法.
【例1】 (多选)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有可能存在
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直接接触它且施加了这种作用
D.当两个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其中的任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思路点拨:力的概念是力学“大厦”建立的基础,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D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了物体,力是不可能存在的,故A正确;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即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同时,必对施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一定同时存在,故B错误;两个物体相互施加力时,不一定直接接触,如地球和太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但地球与太阳并不直接接触;两块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但两块磁铁并非直接接触,故C错误;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同时另一个物体必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存在只对外界施加力而不受外界作用力的物体,即任意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选项D正确.]
【例2】 如图所示,甲中在木箱的P点,用一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乙中在木块的Q点施一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推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甲 乙 丙
思路点拨:根据力的图示的画法,正确选取标度画出力的图示.
[解析] (1)此题可按以下步骤对P点的拉力进行作图:
①选定一段长4 mm的线段表示50 N的力.
②从作用点P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与力的大小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刻度
,如图甲′.
③在线段的尾端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可按同样的步骤画出Q点推力的图示如图乙′,作图时,注意Q点推力的方向.
(3)画丙图中力的示意图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选定电灯为研究对象.
②从作用点沿拉力方向(沿绳的方向)画出一适当长度的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拉力的方向.这就是绳对电灯拉力的示意图,同样沿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画出一适当长度的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这就是电灯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注意表示拉力与重力的线段长度应该相等,如图丙′所示.
甲′ 乙′ 丙′
[答案] 见解析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技巧
(1)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选标度:以某一长度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②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长短根据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定刻度.
④画箭头.
(2)力的图示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标度选取适当,所画线段的长度应是标度的整数倍.
(3)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不同,力的示意图是便于分析受力,画准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上没有标度,线段的长度只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1.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
B.F1>F2,因为表示F1的标度大
C.F1<F2,因为F1只有两个标度的长度,而F2具有三个标度的长度
D.无法比较,因为两个力的标度的大小未知
D [在力的图示中,所表示的力的大小取决于图中标度的大小和线段的长短,不知标度的大小,仅由线段的长度无法比较F1和F2的大小,所以选项D正确.]
2.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受到F1和F2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力F1的大小为25 N,方向斜向右上方且与水平面成30°角,力F2大小为15 N,方向斜向左上方且与水平面成45°角,试画出力F1、F2的图示.
[解析] (1)选定标度:选4 mm长的线段表示5 N的力.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面加上刻度,如图所示.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答案] 见解析
重力及其测量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1)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2)在不同地点,某一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在纬度越高的位置,所受重力越大;其重力的大小还与物体的海拔高度有关,在同一地点,位置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2.重力的测量
(1)在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重力
质量
区别
性质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变化情况
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不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天平
矢量与标量
矢量
标量
联系
G=mg
【例3】 关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时,物体才受重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弹簧测力计和杆秤都能称量物体的重力大小
D.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思路点拨:①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②明确物体的重力和对地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 [物体是否受重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故不是一个力,B错误;杆秤的原理是杠杆原理,只能测质量不能测重力,C错误;在同一地点g为常数,由G=mg可知,重力与质量成正比,D正确.]
3.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G=mg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一定等于其质量的9.8倍
B.浮在水面上的大铁船,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其所受重力变小了,才漂在水面上
C.熟透的苹果往下落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在天空飞行的飞机不掉下来,说明其所受重力等于零
D.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其重力大小
D [g值不一定都等于9.8 N/kg,故A错;g值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地理位置物体重力不变,B错;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即都受重力作用,C错;若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还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拉力,其对地面的压力就不等于重力,故D对.]
4.(多选)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B.抛出的石块运动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的方向在改变
C.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CD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则C、D正确,A、B错误.]
重心与稳定
1.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的意义: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任何物体都有重心,且只有一个重心.
(2)重心的位置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若物体的形状是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就是重心.如:我们用的直尺、铅球、魔方等实心物体,以及篮球、排球等空心物体,它们的重心都在几何中心.
而轴对称的碗、碟等,它们的重心在对称轴上.它们的重心可用二力平衡的方法找到.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可以用“支撑法”或“悬挂法”确定.
2.重心与稳定
(1)物体的稳定程度与物体重心的高低和物体底面积的大小有关系.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的底面积越大,则物体越稳定.
(2)物体倾倒的条件:作用在物体重心上的重力的作用线落在它的支持底面外侧时,物体将会自然倾倒.若要使物体不倾倒,应使作用在物体重心上的重力的作用线落在支持底面之内.
【例4】 矩形均匀长薄板AB边长为60 cm,BC边长为10 cm.在O点以细线挂起并处于平衡状态.AO段长为35 cm,如图所示,则悬线与AB边的夹角为________.
思路点拨:①由于本题中的薄板是均匀的,故其重心在几何中心上.②由于薄板受拉力和重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二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即拉力的作用线的延长线一定经过重心.
[解析]
均匀矩形薄板的重心在对角线的交点上,悬挂时悬线的延长线应过重心.应注意O点不是AB的中点,E点才是AB的中点.要根据几何关系求出OE及O′E的长度,再根据OE与O′E互相垂直来计算夹角.如图所示,AE=30 cm,AO=35 cm,所以OE=5 cm.由BC=10 cm可得O′E=5 cm.由此可见OE=O′E=5 cm,又因为OE与O′E互相垂直,所以α=45°.
[答案] 45°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D [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但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和物体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选项A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的重心在其圆心,但不在圆环上,选项B错误;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选项C错误,D正确.]
6.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直铁丝被折弯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D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重心才受重力,故选项D正确,选项A错误.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故选项B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粗细均匀的铁丝被弯成圆时,其重心在圆心处,而不在铁丝上,故选项C错误.]
7.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设计巧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在不倒翁的几何中心上
B.不倒翁的重心很高
C.不倒翁的重心很低
D.不倒翁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C [由于物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大,不倒翁的重心一定很低,C对,A、B、D均不对.]
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
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C.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
D.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 [手榴弹爆炸时是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与弹片发生相互作用,A错;根据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对,C错;物体间有力作用时不一定直接接触,如重力,D错.]
2.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D [重力来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物体是否漂浮在水面上无关,A错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物体的重力不是一个力,B错误;重心位置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C错误,D正确.]
3.(多选)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即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ABC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故A正确;重心即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B正确;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外形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会随其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C正确;质量分布变化或形状变化的物体,其重心位置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4.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解析] 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此题选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2 N的力.
(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的线段.
(3)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N=10 N即可,如图丙所示.
[答案]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