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复习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复习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19: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历史时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1915年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5日1919年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Course clues课程线索第十二课 新文化运动①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②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__________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__________的毒害,进行一场__________领域的革新运动。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口号: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④斗争对象: 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⑤阵地:_________和北京大学。⑴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①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________逆流,《新青年》发表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________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②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________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⑵提倡民主与科学:
①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②由__________首先提出,并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②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主张推倒__________,建设新文学。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__逐渐普及开来。①动摇了封建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__________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中国人民道德礼教白话文旧文学文学革命论白话文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封建礼教狂人日记孔子尊孔复古《新青年》《青年杂志》伦理道德封建旧文化思想文化Course clues课程线索第十三课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_______。①时间:__________年5月4日。
②地点及参加者:北京、各校学生
③口号: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④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_________、章宗祥、陆宗舆。①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发拥护。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奋起斗争。
②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③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上签字。工人阶级巴黎和约1919日本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曹汝霖上海Course clues课程线索第十三课 五四运动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___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__________、捍卫__________、凝聚__________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运动。①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_、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_________、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_________。
②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__________的结合,为__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__________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青年知识分子帝国主义民族危亡民族尊严民族力量思想启蒙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Course clues课程线索第十四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7年,俄国_________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的曙光。①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②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_________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_________结合起来。十月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工人阶级工人运动Course clues课程线索第十四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__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②随后,北京、长沙、武汉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①时间:_______年7月。
②地点:上海、浙江嘉兴________。
③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会议。
④内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________;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________;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⑤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________诞生了。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________,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________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________的必然结果。①时间:_______年7月。
②地点:上海。
③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_________,推翻_________,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陈独秀1921南湖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陈独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偶然历史选择1922军阀帝国主义反帝反封建Course clues课程线索第十四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__,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__________的高潮。1923年的__________大罢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__________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__________,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单枪匹马同盟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新青年》陈独秀鲁迅历史的瞬间影响: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青年》也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影响: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影响:鲁迅,原名为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五四运动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五四运动口号之一历史的瞬间影响: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影响: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影响: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李大钊中共一大会址郑州二七纪念塔历史的瞬间影响: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影响: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一、选择题:
1、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知识检测Knowledge detectionCB 3、他们的斗争“为适应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斗争”指的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  )
A.自强与求富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和科学 5、“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  )
①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DDD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共“一大”召开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7、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恩来 D.刘少奇AB8、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 9、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 ②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外务部的成立 B.辛亥革命的发生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南昌起义DC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全体学界通电》
(1)通过阅读三则材料,请指出它们指的是近代历史中的什么事件?
(2)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这次运动前期与后期,斗争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5)说一说材料三反映了此次运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斗争精神? 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主力是工人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新世纪的曙光”是指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是由谁介绍到中国的?后来成为哪一党派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发生于哪一年?
(3)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事件?材料三和材料四有什么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五四运动。1919年。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