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练习卷--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练习卷--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20: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
A.二次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护国运动
2.1919年,上海的一位仆人给在外地的男主人打电话。下列通话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先生,少爷中状元了!”
B.“先生,上海工人罢工了!”
C.“先生,我让服装店给你赶制一套中山装”
D.“先生,大小姐想从账房支钱买旗袍”
3.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民主与科学 D.马克思主义传播
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洋务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新文化运动——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5.1915年,青年们能够阅读并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师们作近距离交流的杂志是( )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6.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7.下列图中的人物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B.C.D.
8.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与“求富”
②“民主”与“科学”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扶清灭洋”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9.“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0.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C.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D.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1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2.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 )
A.技术;科学 B.民主;进步 C.自由;平等 D.民主;科学
13.《青年杂志》在其发刊词中留下了这样的言论:“笃古不变之族,日久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这反映了杂志创办者的“求变”主要是针对 (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4.1919年5月13日,开封15校学生代表千余人,在河南公立法政学校大讲堂举行大会,并发表联合通电:致巴黎中国使馆、北京政府“万勿自屈签字”,希望“早日解决时局,一致对外”。这一行动意在声援(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15.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应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A.火烧圆明园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七七事变
16.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胡适
17.1921年7月,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其中未参会的是( )
A. B. C. D.
1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
A.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19.“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擎马列引国航。”这几句诗是为了纪念( )
A.五四运动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外务部的成立 B.辛亥革命的发生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南昌起义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全体学界通电》
(1)通过阅读三则材料,请指出它们指的是近代历史中的什么事件?
(2)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这次运动前期与后期,斗争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5)说一说材料三反映了此次运动中北京学生什么样的斗争精神?
22.读图:下面是小明拍摄的两幅照片和收集的图片以及作的题记。
(1)请写出A、B 两图片相关的重大会议。
(2)这两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3)这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4)根据C图的的信息,中国当时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有什么意义?
23.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新世纪的曙光”是指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是由谁介绍到中国的?后来成为哪一党派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发生于哪一年?
(3)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事件?材料三和材料四有什么关系?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
材料二 红军战士穿越草地时,晚间有时找不到—块干燥的地面,许多人只好坐在背包上背靠背依偎着取暖。天亮时,有些战士怀抱枪支,因冻饿巳长眠不醒。
(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 3 )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2.A3.B4.D 5.C6.C7.A8.A9.C10.D11.D12.D13.A14.B15.C
16.C17.A18.D19.B20.C
21.(1)五四运动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主力是工人
(5)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22.(1)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2)A建立中国共产党;B取消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A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B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五四运动,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4.(1)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中国共产党。
(2)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五四运动。1919年。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5.(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2 )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供应严重短缺,自然环境的恶劣。
( 3 )红军有着远大的革命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