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年第一学期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同步学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年第一学期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同步学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20: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同步学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基础知识
1.背景: 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 ”。
2.时间: 世纪 年代——90年代中期。
3.目的:维护 的封建统治,强兵富国。
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 、 、张之洞。
5.主要内容:
(1)前期(19世纪60年代):以“ ”为口号,发展近代 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 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 船政局等。
(2)后期(19世纪70年代):以“ ”为口号,开办了一些近代 企业。如 招商局(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 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4)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 和 (规模最大)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6.评价(作用/地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和发展。
(3)对外国 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 起来。(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7.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钦差大臣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指点迷津
【例题】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扎实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属于其主观动机,但在客观上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符合“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含义,故正确答案选D。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鸦片战争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B.洋务运动C.虎门销烟 D.太平天国运动
3.(改编)钱乘旦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历史事件( )
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以“变法图强”为目标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
A.创办新式学堂 B.建立新式海军C.传播西方思想 D.兴办近代企业
5.“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与哪一运动有关(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 D.辛亥革命
6.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林则徐
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这里“近代化的一小步”主要指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近代工业
D.创置了一些科技、文化、教育的近代设施
8.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9.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
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10.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民用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11.“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剖析了洋务运动发起的原因
C.阐释了“以夷治夷”的思想 D.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2.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自强”“求富” B.开眼看世界 C.反侵略斗争 D.平均地权
13.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
A.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
C.洋务运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4.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放弃了引进西方机器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改变了封建旧思想
15.作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主要在哪些方面开启了近代化( )
①科学技术 ②文化教育 ③政治制度 ④经济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6.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中,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活。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17.“经过三十年洋跃进,清朝陆军洋枪数量‘甲乎天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虎门销烟 D.辛亥革命
18.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曾在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
A.军备落后 B.经济衰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19.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 “师夷长技”“自强” B. 民主、科学、新青年
C. 民族、民权、民生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0.“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材料所讲的“第一次反思”始于哪方面?( )
A.科学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习俗
21.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2.有人用《增广贤文》中句子“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自强”“求富”和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 维护清朝统治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3.19世纪60年代,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运动。该运动( )
①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②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④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5.右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
/
A.1自然经济 2民族企业 3洋务企业 4外资企业
B. 1自然经济 2外资企业 3洋务企业 4民族企业
C.1洋务企业 2外资企业 3自然经济 4民族企业
D. 1外资企业 2自然经济 3民族企业 4洋务企业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自强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27.“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张明林《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 300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材料三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张明林《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ADA 6—10 BBDBA 11—15 AABBB 16—20 BBDAA
21—25 BDAAB
二、综合题
26.
(1) 事件:洋务运动。含义:创办了一批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创办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新式海军;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等。
(3) 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润;支持军事工业发展。
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
27.(1) 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
(2)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或:“吞并美国旗昌行”“同外国经济势力展开竞争”等)
(3)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落后(或:“惟中国政体落后”“没有触动根本政治制度”等);日本等列强的侵略。(或:“日军侵占”“外国侵略”等)
(4)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或:“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