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1.1 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1.1 几分之一 -人教新课标(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3 16: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三年级上《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 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直观的游戏活动,发展形象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3、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据我所知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参加了这次校运动会比赛,那老师想了解一下参加比赛的有哪些同学。
首先请参加跳绳的同学站起来(板书参加)。师:真好,要加油喔!
请只参加跳绳的同学坐下。(板书只参加)
师指出其中座下的一名同学问:你为什么坐下了?(生解释)
看来“参加”和“只参加”的意思是有区别的哟!
师再指一名站着的同学问:你为什么不坐下?
生:我还参加了……(如果学生是这样回答,师引导学生说完整,在参加了什么的情况下,还参加了……)
师:也就是说站着同学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其它的项目对吗?
看来只参加和既参加…….又参加……也是有区别的(板书既参加…….又参加……)(都请坐下)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是否能区分这几组关键词,其它同学监督,发现问题请举手回答。请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站起来,只参加跳绳比赛的请举手(然后师请学生把手放下),既参加跳绳又参加其它比赛项目的请举手。(再重复问一次)“只参加跳绳比赛的请举手,既参加跳绳又参加其它比赛项目的请举手。”
师:反应真快,老师发现参加跳绳比赛的这些同学中,有两部分,你知道是哪两部分吗?
生:参加跳绳比赛的这些同学分成了“只参加和既参加……又参加……。
师:老师还想知道其它同学有没有参加比赛项目的。
(”如果有同学说参加了……”这时师引导学生:他说他参加,谁能替他解释一下他要表达什么意思?是只参加吗?师:也就是说这个“参加”包含的意思中:可能是他只参加……,也可能是他既参加……又参加……。师:请你再重新清楚的说一遍你参加的项目到底是什么。
师:看来这三组词所表达的意思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说者要清楚的表达,听者才能听明白。(上课)
师:刚才老师了解到我们班上有这么多的同学要参加比赛,为我们班集体争荣誉。在比赛的号角响起之前,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点名通知运动员们在指定的场地集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学广角中的集合(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理解新知
 1、课件出示课前玩游戏同学的名单。(表格形式)
 师:这是我们之前玩过游戏的同学,现在老师点到名字的同学请站在指定的圈内。
师点名参加抽签的同学站在蓝色圈内,并板书人数4。
师点名参加抢凳子的同学站在红色圈内,并板书人数3。
参加抽签和抢凳子的同学一共有几人?(课件出示问题)
师:问参加抽签和抢凳子的同学一共有几人用什么方法。生:用加法
师板书4+3=7(人),所以一共有7人对吗?
(看有没有学生反应过来算错了,如果有,老师就装糊涂:“没错啊,师边说边验证,)
2、装糊涂:
我们一起来数数:1、2、3、4、5、6,装糊涂“咦,(师重数一次)”,拉着圈喊名字,“抽签的有4人,还有一个人呢,(生跑过来)别动了啊,不要乱跑了啊。”;拉着另一个圈喊:“抢凳子的有3人,还有一个人呢,过来别乱跑了啊。”师重复这过程,装糊涂了,“怎么又是你,老是乱跑,我不管了,你们自己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总之不能乱跑,又不缺席。
师等侍。问:好了吗?(然后再次验证)
师:参加抽签的有4人参加抢凳子的有3人,所以一共有7人参加了游戏。
生:不对,只有6人,
师:明明是4+3=7人,怎么是6个人呢?还有1个人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直到基本上都明白为止,可老师还是装糊涂引出用呼拉圈解释。)
3、呼拉圈的解释〈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初步了解呼拉圈每部分的意义
师:刚才这位同学为什么一会儿跑到第一个圈里,一会儿又跑到第二个圈里。
生:他既参加了抽签,又参加了抢椅子。(多抽几名学生重复说理由)
所以他必须站在两个圈相交叉的地方,这样他既在抽签的这个圈里,又在抢椅子的圈里,这个方法真好。
师:请红色圈中剩下的同学说说“那你们是参加什么游戏的。”同样请蓝色圈中剩下的同学也说说。
全班一起说说集合圈中每部分的意义。
像这样把两组队员集合起来,如果画在纸上又是怎样的,请看屏幕。
4、课件演示,感悟集合
(1)先分别出示分开的两个圈,动画展示乱跑的这名同学,再合并起来,相交叉的地方出现重复的两个名字,师问:这样展示在纸上行吗?为什么?(生: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个人。)
师:也就是说在集合圈中不能重复出现的(板书:“注意:不能重复出现”)
师:怎么修改?
生说后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把这个圈留在纸上,呼拉圈就变成了数学圈,它是一个名叫韦恩的数学家创造的,我们把这种图就叫做韦恩图。你们刚才也像数学家一样,把这个图给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
(2)进一步认识韦恩图
那你们都知道这个图每个区域都表示什么意思了吗?下面就开始抢答,知道的就举手抢答,告诉老师出现的区域表示什么?(课件分别动画展示两个圈,再合并)
①课件展示蓝色圈并闪烁,师:蓝色圈里面的同学表示什么?(生:蓝色圈表示参加抽签的同学)师补充:几人?
课件展示合并后闪烁红色圈中剩下的同学,师问:其中蓝色半区这部分同学表示什么?师补充:几人?
课件闪烁相交叉的部分,师问:这部分同学表示什么?师补充:几人?
②课件展示红色圈并闪烁,师:红色圈里面的同学表示什么?(生:红色圈表示参加抢登子的同学)师补充:几人?
课件展示合并后闪烁蓝色圈中剩下的同学,师问:其中红色半区这部分同学表示什么?师补充:几人?
课件闪烁相交叉的部分,师问:这部分同学表示什么?师补充:几人?
(3)列式解决问题
师:我们从图中找到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列式的方法计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游戏吗?
生:能
师:请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汇报:
生1:3+2+1=6人
师:
生2:4+3-1=6人
(指名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答后师接着问:和他方法相同的请举手,顺势抽一名用同样方法的学生再次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归纳这种解法的思考方法:因为“4”表示参加抽签的人数,“3”表示参加抢凳子的人数,“1”表示既参加抽签又参加抢椅子的人数,抽签的4人中有这1人,抢凳子3人中也有这1人,他被算了两次,因此重复了,所以要减去1。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3:
老师相信,咱们同学只要继续去研究这个图,一定能够发现更多的信息,你们看,这个图带给了我们很多的信息,
生4:
  【设计意图:理解重复的本质意义】
  四、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1、课件展示例题数学书第104页例1
(1)学生读题
(2)课件展示并解决问题
 2、多媒体: 课件出示110页的第1题
(1)学生读题
师:这道题的要求中哪一个词很重要?
生1:序号
(2)理解韦恩图在这道题中每个区域表示的内容。(用会……、只会……、既会…又会…的句式表达)
(3)学生在书上填序号。
(4)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110页的第2题
 (1)读题
(2)找一找题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
(3)读问题,说一说问题中最重要是要理解哪一个字?
(4)要解问题我们需要比较两天进货的种类有何异同?
(5)看图比较有哪些货物重复了?
(6)列算式解决。
(7)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
1、计算评比栏两大组一共有多少不同的花朵。
2、表扬获得多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