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练习卷 第2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练习卷 第2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20:3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2.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 训练新式军队
4.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
A. 1894年
B. 1895年
C. 1897年
D. 1898年
5.1903年在北京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谈论,你认为他们谁说的不真实
A. 我哥哥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 我在菜市口见到处决义和团成员
C. 我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 我去山海关见到许多外国兵
6.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反省之事“虚有其表”的原因是 ( )
A. 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B. 即学习技术,又学习政治制度
C. 只学习政治制度,忽视技术
D. 只学习军事技术,忽视民用工业
7.“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政府的腐朽
B.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C. 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 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8.安庆市江滩公园有一处名为《萌动·觉醒》的雕塑(如图),其寓意为近代我国第一座军工厂,该雕塑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20世纪5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初
9.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安庆内军械所
D. 湖北织布局
10.历史课上老师问“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学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4条,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军事工业
C. 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民用工业
D. 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1.“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 )
A. 洋务运动
B. 民族工业的萌芽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2.以下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有( )
① 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奕? ④曾国藩 ⑤李鸿章 ⑥左宗棠 ⑦张之洞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⑤⑥⑦
C. ②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⑦
13.如下图,在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内,我们有可能看到以下哪一人物的事迹( )
/
A. 林则徐
B. 李秀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4.《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一年发生在( )
A. 1900年
B. 1889年
C. 1901年
D. 1895年
15.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请回答:
(1)材料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
(2)该运动有哪些代表人物?试列举两位。
(3)该运动前后期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4)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条约的情景
/
材料二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最终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 清政府赔钱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什么条约?该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的是哪个条款?
(2)材料二提到的《马关条约》,该条约当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个条款?
(3)材料三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哪一个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个条约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18.回答“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有关问题。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请你列举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个。
(4)有人认为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同意哪一看法? 请说明理由。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1-15:ABBCD BAABC ADDCD
16.【答案】(1)洋务运动。
(2)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列举两位即可)
(3)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4)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7.【答案】(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材料一《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答案】(1)奕。
(2)求富。
(3)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上海机器制造局(各回答一个即可)
(4)观点1:洋务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理由: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它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观点2:洋务运动不值得肯定。
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也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也没有阻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观点3:两种观点都不同意,洋务运动既有进步的意义,又有消极的作用。
理由: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也没有阻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答案】(1)李鸿章认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
(3)前者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后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