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学习目标
1.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
2.搜集“中外朝”“三省六部制”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及作用。
3.结合赋税制度的变革,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点1·选官制度
察举制
(1)创立:汉代。
(2)特点: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
九品中正制
(1)创立:曹魏。
(2)特点:初创时家世和 并重;西晋时主要看重
(3)作用: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科举制
(1)创立: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 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2)发展:唐代科举最重要的科目是 ,考试方式为命题写作诗、赋。
(3)特点:自由报名,通过 差额录取。
(4)影响: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 。
知识点2·中枢政务机构
汉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
(1)形成以尚书为主的 决策机构,具体事务分由六曹职掌。
(2) 逐渐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即“外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
尚书台改称 ,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1)概况
(2)职能: 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
(3)影响
知识点3·赋税制度
汉代:赋税有不同种类,田租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魏晋:实行租调制,按 征收粮食和绢帛。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唐初:租庸调制
(1)内容
(2)影响: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 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唐中后期:两税法
(1)背景: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2)实施: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 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3)内容
(4)影响
自主检测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B.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历朝的各项制度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此种运行机制的主要作用是
A.三省分权使宰相难以擅权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唐代中央机构分工明确,互相协调,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其主要作用是
A.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防止腐败 B.利于人才选拔
C.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封建统治 D.简化机构,节省财政开支
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此观点认为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六部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能完全独裁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
9.《唐摭言》记述道:“上私幸端门,见新□□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中矣。”从语意判断,所缺“□□”二字是
A.丞相 B.进士 C.使节 D.总督
10.唐朝科举制度规定:“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子,工贾殊类(应试)。”对此解释不恰当的是
A.考试有考生资格限定 B.考试以门第出身为主要依据选拔
C.考试体现了重农抑商 D.反映社会中下层地主参政的愿望
11.法王路易十四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止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12.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该诗反映的制度
A.稳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
C.充实古代科学研究的人才和力量 D.体现社会的相对公正
13.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极大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彻底的削除了显贵阶层的特殊权力
14.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与之前的推举制等选官制度相比,主要的进步性在于
A.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成就了隋唐的繁荣
B.打击了门阀势力,使门阀士族政治特权地位逐渐下降
C.主要采取考试择优录取与地方举荐相结合的形式
D.打破了门第和出身的限制,使朝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网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