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化成就,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目标
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的“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868年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卷子。
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隋唐时期的艺术和科技成就。
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宗教呈现多元特征,文学艺术异彩纷呈,隋唐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宗教、文学艺术所呈现的不同阶段和时代特征,
渗透家国情怀感悟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上兼容并包,注意吸收外族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学习过程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汉武帝时期,儒学 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
(1)中国本土宗教 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 ”,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 化。
3.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又称“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朝:
(1)统治者奉行 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2)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 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3)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用儒家的 和 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5.反佛思想及活动:
(1)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 利益。
(2)代表人物:①南朝无神论思想家 :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 先后4次灭佛。
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父子为代表的 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 等流派。
(2)唐朝:
①诗歌创作进入 时代。流传下来的有 2000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
②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 ”和“诗圣”。
2.书法:
(1)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 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2)隋唐时期: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 ,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 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 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 》是他的代表作。
(2)隋唐的画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 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 ”。
4.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 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三、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南朝 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2)北朝贾思勰著述的《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西晋杰出地图学家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
(1)唐朝已经有了 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2)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唐朝天文学家 ,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 》。唐高宗时编修的《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
(1)吸收外来佛教
①从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 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②当时为了求得佛教真解,一些中国名僧西行取经,如东晋的 、唐朝的玄奘。
(2)传播中国佛教:
①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 回国时带走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
②唐朝高僧 6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2.其他方面:
(1)唐首都 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日本、 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 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伊斯兰教也传入唐朝。
自主检测
1.唐代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论衡》中载,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年)下诏明确规定:“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由此可知( )
A.儒学和佛教遭到打压
B.道学成为统治思想
C.此举促使了三教对立
D.此举旨在巩固统治
【解析】 根据材料“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可知,唐朝统治者把道教放在第一位,这是与李唐王朝统治者的姓氏有关的,有利于加强教化和巩固统治,故选D。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A、C错误;此时道教虽然受到统治者重视,但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B错误。
【答案】 D
2.
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右图被称为“诗圣”的诗歌作品( )
A.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
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
D.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
【答案】 A
3.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艺作品要与社会现实相符。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杜甫的《石壕吏》——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
B.李清照的《声声慢》——国家统一的和平景象
C.关汉卿的《窦娥冤》——传统社会走向衰落
D.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西文化的交融
【解析】 《石壕吏》通过描述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经历,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A项符合题意;《声声慢》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B错误;《窦娥冤》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错误;《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D错误。
【答案】 A
4.学校举行书法比赛,小文去书店购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你认为小文准备临摹的书法是( )
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小篆
【解析】 由小文购买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而《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故可知小文准备临摹的书法是行书。
【答案】 C
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解析】 张旭是草书圣手,杜甫有诗赞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答案】 B
6.在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猜猜猜”环节中,主持人要求嘉宾根据关键信息猜出答案。主持人关键信息为:①人物画重大发展;②传统画风与外来风格争相辉映;③山水画开始独立;④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请问这是哪个时期的绘画特征?嘉宾的正确回答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解析】 隋唐时期人物画获得重大发展,如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隋唐时期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如《送子天王图》等;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山水画的开端,此后山水画成为独立的重要画种;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更是盛极一时。故答案为B。
【答案】 B
7.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壁画大多宣传佛教徒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更多地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具有时代性。魏晋壁画反映了战乱和人们的苦难;隋唐壁画反映了当时的强盛;宋壁画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世俗化。
【答案】 B
8.古代中国人在生产火药时,发现硝石在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于是,酷热时节商人们用硝石做冰,再把糖加到冰里,卖给挥汗如雨的过路客。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唐朝 B.宋朝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答案】 A
9.“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的上述诗句反映出作者 ( )
A.忧国忧民的情怀
B.远大的政治抱负
C.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D.生活的颠沛流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杜甫诗句内容的理解。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本题中“潼关破”隐含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 A
10.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屈原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C、D,李白的诗歌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答案】 B
11.山东临沂是历史文化名城,下图是城内的“洗砚池”文化遗址。传说,东晋时期的“书圣”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其曰“洗砚池”。这位“书圣”是 ( )
洗砚池文化遗址
A.钟繇 B.顾恺之
C.王羲之 D.柳公权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临沂”“洗砚池”“东晋”“书圣”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王羲之。
【答案】 C
12.《齐民要术》( )
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②主要记叙了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也涉及手工业 ③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④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 A
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A
【解析】 活字印刷术宋代才发明,指南针、火药与火器是在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促成技术转移。只有造纸术是在唐朝时期转移的。
14.唐朝名诗“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应出自( )
A.浪漫主义诗人 B.现实主义诗人
C.山水田园诗人 D.边塞诗人
【答案】 D
【解析】 诗中的“北风卷地”“胡天八月”等描绘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属于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作。
15.关于唐朝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的繁盛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B.唐朝时期各种诗体都已趋于完备
C.唐朝的诗歌在创作手法上都是现实主义
D.唐诗的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答案】C
【解析】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杜甫、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
16.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C
【解析】 李白诗句中“谢公屐”是反映当时江南开发的历史现象,而选项中“最早”,显然选C;另外还可根据人物的所属年代直接作答。
17.下列四幅图片中所示的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怀素大草千字文 ②甲骨文
③秦始皇诏铭 ④王羲之书法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B
【解析】 怀素是唐朝书法家,甲骨文出现在商朝,秦始皇时期采用的是小篆,王羲之生活在东晋。
18.王羲之和颜真卿都是祖籍山东的著名书法家,两人在书法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被后人景仰的是( )
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答案】C
【解析】 二人的书法在行书方面成就突出,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19.下列作品最能体现盛唐气度的是( )
A.颜真卿作品 B.王羲之作品
C.柳公权作品 D.怀素作品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朝书法家及其作品的区分鉴别能力,首先排除B项,因为它是东晋时王羲之的作品;A、C、D三项中,A项中颜真卿是盛唐时的书法家,因而其作品最能反映盛唐时那种恢弘的气度。
20.“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 B
【解析】 杜甫是唐代诗人,暗含的题干要求是唐代书法家。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所以排除A项;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代楷书大师,杜甫的诗描述的是草书,故排除C项和D项。
2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唐代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①③属于政治方面,②属于经济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22.将“嫦娥一号”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作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答案】C
【解析】 火药最早出现在唐朝,因此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从《唐书》中查找。
23.下列对于盛唐时期的诗歌评述正确的是( )
①王勃的诗表达了文人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 ②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军旅生活的豪放 ③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反映了盛世闲适的生活 ④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注意诗人的生活时代,王勃是初唐诗人。
24.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诗经》书影 图二 屈子行吟图
图三 李白 图四 杜甫
请回答:
(1)请把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归类,并说明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8分)
(2)图二、四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7分)
(3)图一、二和图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哪两个时期?(5分)
【答案】 (1)图一、四反映的是诗歌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图二、三反映的是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而浪漫主义风的格特点则是夸张、想象丰富、张扬个性等。
(2)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因为屈原、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对统治者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图一、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奠基时期,图三、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最繁荣时期。
25.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下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答案】 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解析】 此题材料在教科书中曾出现过,并没有多大的新奇。而试题的设问角度比较新颖。试题要求分析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的发明。也就是要求分析雕版印刷出现的因素。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角度去分析,体现了对思维发散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