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王国里的数学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分物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
②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圆形卡片大小两种、糖果
教学策略:
根据这一理念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运用“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圈一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在学生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好吗?
师: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次热身活动,一分钟口算练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师:你们回答的太棒了,老师可得奖励你们一下,想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糖果。
师:想吃吗?
生:想。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师:下面请各位小组长前来。要求:每位小组长来拿糖果,回去分给你组的每一个组员,直到分完为止。(组长上前拿糖果)
师:现在分糖果吧,每位组长确定一下你拿了多少颗糖果,每个组员分得了几颗?
(每个小组进行分糖果活动)
汇报结果:(每个组分得的情况)
师板书:(各组分糖果数学汇报)
师:分得的这几组糖果,你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生回答:第一组和第三组:因为他们比较公平。
师:那剩下的几组我们怎样做才算公平呢?
生回答。
师:每组分得同样多,都公平了。那我们把每组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呢?
生: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平均分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动手分食品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展示,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较平均分”。通过讨论、操作、互说使学生理解“同样多”,从而获得“平均分”的新知识]
2、巩固“平均分”
师:那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练习题1和2)
3、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问题,我来看,有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个?
师:拿出我们的学具,你们来分一分。
(1)请各组用实物图片分一分。
(2)分完后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结果可能有:
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直到分完。每个盘子里分3桔子。
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桔子,再放1个桔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
每个盘子里分3个桔子,正好分完。(学生上前演示)
(3)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4)师生共同小结:一个一个的分仔细准确,多个多个的分节省时间。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善的情感谢需要,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平均分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4、强化平均分的方法??
师:看看,同学们平均分学的那么好,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小游戏。
(规则:老师说口令学生做一做)
师:这都没能难倒你们,你们可真棒,鼓励一下自己。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来分桃子了,我们帮帮他们吧。
(出示课件:小猴子分桃子,学生回答。)
师:分完桃子,我们来喝点酸奶吧!
学生分酸奶,10盒酸奶,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盒?
学生上前演示分酸奶。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关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板书: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5 5 5 5 5 4
5 5 5 5 4 4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4 4 4 4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没有认真去钻研教材,导致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表面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情况都较活跃,但是有很多问题在本节课都没有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我先从分糖果出发,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把糖果全部分到小组的同学手中,我故意每组放的糖果数量不同,要求学生把糖果分完。然后汇报结果,有的分得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处理过程,同学们很快解决了问题,使得每组的每个人分得的个数相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继而研究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总体来看,本节课还算顺畅,但有很多问题值得改进。
1、课的开头,情境创设不够充分,以平常教学常规练习出发,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待改进。
2、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3、在学生学会平均分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我应该参与到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虽然这一节课有很大不足的地方,但是通过我课前认真的准备,课上认真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认识“分”到“分到同样多”,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面学习除法知识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