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第 3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
重难
点
1.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掌握算法。
2.体会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8+5= 19+6= 37+5= 3+9+1=
5+6= 7+18= 28+8= 4+7+1=
2.笔算下面各题:42+5= 16+22=
3.指名回答: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37=。
2.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先让学生边思考边尝试摆小棒,思考问题:先把哪些小棒合起来?出现了什么现象?再把哪些小棒合起来?
(2)小组交流摆小棒的过程与收获。(指名展示,并引导学生思考:让全体学生明确:先把5根和7根合起来是12根,满10根捆成一捆,剩下2根单根的小棒,再把3捆、3捆还有新的1捆合起来是7捆,7捆2根合起来就是72根。)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突出单根相加满10根,把10根捆成1捆的过程,理解进位的道理,为竖式计算中的进位做好准备。
(3)尝试把摆小棒的过程用竖式写下来。
(4)集体汇报。(边说教师边板书)
统一认识:先算个位上的7加5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3加3再加进1得7。
【设计意图】
在孩子已有的计算基础上,要求不仅能“做”,并且能说出“想”的过程,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应用。
3.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解答正确吗?
4.今天学习的笔算加法跟昨天学习的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
小结: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从十位加起计算方便吗?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提问:下面的计算对吗?错在哪里?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道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注重让学生指出错误在哪里,并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3.完成练习二第6题。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先判断个位相加有没有“满十”,再判断十位需要不需要进1。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纠错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笔算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出错。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