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加深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15颗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 )颗。
师:怎样列算式?该怎么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老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分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小结:这是“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2.指导算式的写法。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就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齐读,指名读。
(2)让学生说一说20÷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指名读,全班齐读。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表示。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课题:除法)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机会,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领悟除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小猫分鱼,每两条为1份,可以分多少份?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题意。
怎样列算式?在这里10、5、2各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同学们观察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份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让学生圈一圈)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2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6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两道小题,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圈一圈,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为后面分析数量关系提供了一些方便,为后面解决问题的教学以及“倍”的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
3.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