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3 17: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2.2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教学用具
PPT展示。多媒体投影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按一定的比把实际距离进行放大或缩小。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59的图。
【师】看到说说图中反映的的是什么现象?
【生】这些图片上都是把原来的东西给放大了。
【生】有的图片上是缩小了。
【师】嗯,很好,我们用相机、放大镜还有我们的影子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把事物给放大,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放大或者缩小的案例,第四张图就是这样。哪些是将物体放大了?哪些是将物体缩小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我们再看下面这张PPT。
【师】同学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两只小蜜蜂。
【师】那这样呢?(滑动鼠标)
【生】老师我看到了放放大镜。
【师】嗯,刚才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的一课。
老师板书课题: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说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图片的放大和缩小,那么我们首先看一下课本60页的例4。这三个图片中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下面大家先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会我们大家来讨论。
(学生在下面自己画一画,老师巡回教室指导。)
【师】嗯,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大家分别向自己的同桌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巡走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画的非常好?那么大家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的呢?(展示PPT)
【师】按照2:1也就是我们每个边都要变成他们的两倍,我们先看正方形,大家看看是否和老师画的一样。那么长方形呢?三角形呢?在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背后,那么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两倍呢?或者说如果斜边也放大大两倍该怎么画呢?
【生】是的,也是两倍,虽然我们不能看出斜边占了多少格,但是只要把放大后的两个直角边连起来,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就可以发现是对的。
【师】嗯,这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我们观察一下,对比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大家说说有什么变化呢?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正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长方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生】我发现三角形按照2:1放大后,只是图形的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两倍,但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这个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根据这个题目,老师还有几个问题。(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2)说一说放大后图形的边长。
(学生讨论环节,五到八分钟,老师巡走教室查看学生讨论情况)
(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
【师】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例尺的前项表示图上距离,2:1表示把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
【师】刚才我们给他们放大了两倍,那么如果我们缩小三倍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面画一画。然后分别展示给自己的同桌看看。
【师】大家觉得自己的同桌画的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啊,那么看看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呢?(展示PPT)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那么下面老师有个问题,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一会我们请同学来回答。
(学生讨论中)
【师】好,刚才我们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那么谁来回答一下呢?
【生】图形放大或者缩小后他们的形状不变。
【生】图形放大和缩小,他们的对应边的比都是一样的。
【师】以长方形为例,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师】刚才啊,我们是按照2:1画出的,那么现在我们来按照3:1,大家画一画。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老师巡回教室,最后展示PPT。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呢?按照3:1放大后的图形,三角形的斜边也是原来的3倍吗?
【生】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角形的斜边依然是原来三角形斜边的三倍。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展示PPT。学生说出答案,为什么会是这样?
【师】答案是D。因为B只是横向大了,而竖着的位置却没有,不符合放大的定义,因此不对,C只是竖向打了,而横向却没有变化。
2、填空题。
一个长方形长3dm,宽2dm,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长是(? 9? )dm,宽是(? 6? )dm,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的周长比是(?? 3 ∶? 1? ),面积比是(?? 9 ∶? 1 )。
3、课本60页做一做。
按照4:1先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2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课堂小结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还有冲洗照片,汽车模型制造,复印文件,绘制地图,观察太空的天文望远镜……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
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
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