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成立兴中会时间:
地点:
纲领:
宗旨:
意义:
1894年11月檀香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振兴中华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诞生复习巩固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领导基础: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
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同盟会成立的条件: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2.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
地点:
目的:
政治纲领:
目标:
性质:
意义:
日本东京1905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
(核心)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材料1: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材料3: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黄兴、宋教仁建立华兴会、蔡元培建立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材料2:1903年5月,章炳麟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革命;邹容的《革命军》,前后翻印20多次,达百万册,影响巨大……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基础) 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 的传播(思想基础)组织上,有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组织基础)纲领:革命的目标(理论基础)革命已具备了条件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时间:1906年冬领导: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结果: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地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影响:起义虽然失败 ,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增人数:3万余人 刘道一,生于一个自耕农家庭。他父亲仗义疏财,爱打抱不平,具有豪侠精神;他哥哥刘揆一也是一位思想激进的革命党人。刘道一精通英语、日语、熟悉各地方言,又有一副好口才,被黄兴称誉为“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刘道一为掩护哥哥刘揆一被捕,1906年12月在长沙惨遭杀害,年仅22岁。面对严刑拷问,刘道一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同盟会会员中第一位烈士:刘道一一、革命志士的奋斗2、安庆起义时间:1907年夏领导: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地点:安庆过程: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历史永远铭记 徐锡麟,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因常宣传革命,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为了达到反满目的,以捐官之法,打入清廷内部,以掌握军权。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他拜恩铭为师,恩铭视为亲信。徐锡麟食清廷之禄,却时刻不改革命之志。利用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时机,刺杀恩铭,发动起义。打入反革命阵营内部的革命者:徐锡麟 被捕后清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抚待我,私惠也;我杀恩抚,天下之公也。” 1907年7月,徐锡麟被杀,并被挖心抛尸,时年34岁。历史永远铭记 秋瑾,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面对祖国危难,愤然赋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904年夏,自费东渡日本留学。1906年,秋瑾在大通学堂对革命青年进行军事训练,秘密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后,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留在大通学堂与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32岁,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遗言。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 当时,山阴县县令李钟岳受上级官员的指令,亲自拘捕和监斩了秋瑾,后对秋瑾之死深感内疚。仅过百余日后,在家中悬梁自杀,这悲壮的义举,也名垂青史!一、革命志士的奋斗3、广西起义时间:1907年领导:孙中山、黄兴地点:广西过程:起义军袭取镇南关,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黄花岗起义一、革命志士的奋斗3、广州黄花岗起义筹备: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起义爆发:1911年4月,由于情况有变,黄兴在准备未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过程: 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一、革命志士的奋斗3、广州黄花岗起义结果: 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将这场起义称作“黄花岗起义”一、革命志士的奋斗3、广州黄花岗起义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安庆、
绍兴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萍乡、浏阳、醴陵1907年安庆、绍兴徐锡麟、秋瑾1907年广西镇南关孙中山、黄兴1910年孙中山、黄兴广州黄花岗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声望大振。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二、武昌起义1、起义准备(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的主要力量倾向于湖北新军
(3)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租界制造炮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2、起义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经过: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炮兵,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
次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旗帜黎元洪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3.发展他们奋不顾身,勇敢直前,视死如归,崇高的革命思想和献身精神激励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革命4.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5.如何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
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一组关于辛亥革命的数字3.辛亥革命的概念: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床下都督”——黎元洪1911年11月,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江苏就这样“和平光复”了。辛亥革命存在的危机以及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黎元洪:清朝官僚、新军协统。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自己的部下从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黎元洪:“莫害我,莫害我”,后被革命党人用手枪逼迫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以致后来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你认识到了什么?辛亥革命轶事1.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A3. “壮哉! 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 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的主力军是( )
A.同盟会会员 B.倾向革命的新军
C.留学海外的归国人员 D.工人和农民B4.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曾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你认为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南昌起义B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安庆、
绍兴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萍乡、浏阳、醴陵1907年安庆、绍兴徐锡麟、秋瑾1907年广西镇南关孙中山、黄兴1910年孙中山、黄兴广州黄花岗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声望大振。小结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经过: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炮兵,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