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2课时13+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2课时13+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3 08:12:25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七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青年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崛 范 魏 晰
效 淮 惑 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事情?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第一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讲十二岁的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欺凌,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课文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字指导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疑 惑 凡 顾 训 斥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疑 惑 凡 顾 训 斥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疑 惑 凡 顾 训 斥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疑 惑 凡 顾 训 斥谢谢课件13张PPT。第七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课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十二岁的周恩来竟把“为中华之崛起”确立为自己的读书目标,可见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状况? 默读课文,想一想周恩来经历的哪些事让他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精读课文,品读词句 读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部分,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默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人,把描写这些人的词句画一画,把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感情写在句子旁边。交流时刻中国妇女失去了亲人却无人主持公道是因为什么?外国人肇事害人却得不到惩处是因为什么? 中国巡警不顾同胞的苦痛,不顾民族尊严甘愿做外国人走狗这又是因为什么? 围观的中国人眼看同胞被欺侮只能紧握拳头敢怒不敢言又是因为什么? 从租界回来的周恩来有什么表现?默读至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品读感悟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他在想____________ ;他在想____________……周恩来在想什么?这就是少年周恩来立下的读书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品读感悟这就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也是周恩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阅读介绍周恩来生平的书籍,感受他不平凡的一生。
2.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是否也有自己的读书志向呢?拓展延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