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21: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 )
A. 天津
B. 北京
C. 廊坊
D. 秦皇岛
2.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个条约签订以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6.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反省之事“虚有其表”的原因是 ( )
A. 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B. 即学习技术,又学习政治制度
C. 只学习政治制度,忽视技术
D. 只学习军事技术,忽视民用工业
7.“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政府的腐朽
B.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C. 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 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8.安庆市江滩公园有一处名为《萌动·觉醒》的雕塑(如图),其寓意为近代我国第一座军工厂,该雕塑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20世纪5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初
9.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安庆内军械所
D. 湖北织布局
10.历史课上老师问“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学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4条,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军事工业
C. 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民用工业
D. 洋务派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12.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3.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 训练新式军队
14.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 )
A. 1894年
B. 1895年
C. 1897年
D. 1898年
15.1903年在北京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谈论,你认为他们谁说的不真实
A. 我哥哥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 我在菜市口见到处决义和团成员
C. 我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D. 我去山海关见到许多外国兵
16.“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 )
A. 洋务运动
B. 民族工业的萌芽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7.以下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有( )
① 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奕? ④曾国藩 ⑤李鸿章 ⑥左宗棠 ⑦张之洞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⑤⑥⑦
C. ②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⑦
18.如下图,在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内,我们有可能看到以下哪一人物的事迹( )
A. 林则徐
B. 李秀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9.《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一年发生在( )
A. 1900年
B. 1889年
C. 1901年
D. 1895年
20.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请回答:
(1)材料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
(2)该运动有哪些代表人物?试列举两位。
(3)该运动前后期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4)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最终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 清政府赔钱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什么条约?该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的是哪个条款?
(2)材料二提到的《马关条约》,该条约当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个条款?
(3)材料三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哪一个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个条约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23.回答“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有关问题。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请你列举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个。
(4)有人认为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同意哪一看法? 请说明理由。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5.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A. 扶清灭洋 B. 驱除鞑虏
C. 推翻清政府 D. 无处不均匀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抗击八国联军,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的廊坊大捷。所以答案选C。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选项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选项 C,《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所以答案选A。
5.【答案】D
【解析】“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意思是有位英雄人物雄壮了中国海军的威风。回顾我们课本所学涉及到海战的只有甲午中日战争,为我国海军争光的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敌人血战到底壮烈牺牲。所以此处的“公”指的是“邓世昌”。故答案选D。
6.【答案】A
【解析】已解决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最终导致失败。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7.【答案】B
【解析】题中这句话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故选B。
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近代我国第一座军工厂”指的是安庆内军械所。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答案】C
【解析】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创办的军事工业。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选项A、B、D均属民用企业。选项C是军事企业,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它只是一场自救运动。故选D。
11.【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探索,首先是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后来就是学习西方制度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所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民报》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报纸,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主张,所以排除②④,选A。
13.【答案】A
【解析】选项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选项B属于经济变革的举措,选项C、 D分别是政治改革、军事改革的重要举措范畴。故选A。
14.【答案】B
【解析】“公车上书”是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刺激下出现的历史事件,康有为等爱国知识分子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这件事和《马关条约》签订是同一年——1895年。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关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所以在1903年中国人不可能住在北京东交民巷。故选C。
16.【答案】A
【解析】从题干提供的信息“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可以判断出,这一事件是洋务运动。
17.【答案】D
【解析】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此题正确答案为D。
18.【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课本所学分析,A、B、C、D四位历史人物都抗击外来侵略者,其中林则徐虎门销烟,李秀成打败了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而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故答案为D。
19.【答案】C
【解析】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该题选C。
2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华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了材料中的这段话。故选D。
21.【答案】(1)洋务运动。
(2)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列举两位即可)
(3)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4)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开明官员发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是恭亲王奕,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的前期口号是“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口号是“求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2.【答案】(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材料一《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1)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2)根据课本所学,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1年清政府和八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南京条约》签订,割地赔款,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则使中国完全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3.【答案】(1)奕。
(2)求富。
(3)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上海机器制造局(各回答一个即可)
(4)观点1:洋务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理由: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它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观点2:洋务运动不值得肯定。
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也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也没有阻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观点3:两种观点都不同意,洋务运动既有进步的意义,又有消极的作用。
理由: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也没有阻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解析】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恭亲王奕。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提出的口号是“求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有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关于评价洋务运动,全面的观点应该是:洋务运动既有进步的意义,又有消极的作用。理由: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也没有阻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24.【答案】(1)李鸿章认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洋务派和维新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
(3)前者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后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解析】(1)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的不同:李鸿章认为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材料一代表了洋务派的思想,材料二代表了维新派的思想。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
(3)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B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C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没有提出推翻清政府的口号;D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的平均主义。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