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史自然陨铁制作而成的,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论语》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不管父亲是否正确,他责骂或责打你,做儿子的都应该在脸上挂着愉悦的神色,否则,就会伤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乃“人之大行”,可谓大孝。这说明荀子的主张
A、丰富了民本的内涵 B、发展了孝道的思想 C、强调了仁爱的意义 D、突出了德治的主张
3、毛泽东曾写诗:“祖龙(指秦始皇)虽死魂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指周文王)。”秦开创的郡县制度 ①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③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④奠定了此后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1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一文中写道:“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秦设监御史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完备于明清(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制,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成为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治起过较好的作用。”上述言论意在阐明我国 ①监察制度起步早历史悠久 ②监察机关不断完善独立性强有一定的科学性 ③监察制度有利于防止腐败 ④专制制度本质决定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右图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墨竹图》,该图
A、讲究布局、气势雄壮
B、对比强烈,富有个性
C、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6、“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能体现该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7、历史的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8、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表(单位:百分比)。表格数据可以佐证
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纺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C、传统棉纺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9、下列图片中的历史文献反映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历程。将这些历史文献按其反映的革命活动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10、“妇女,赶快要觉醒。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这首歌谣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 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
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 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
11、近代中国的一首军歌歌词中写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这首军歌最有可能是
A、《国民革命军军歌》 B、《八路军军歌》 C、《中国工农红军军歌》 D、《新四军军歌》
12、“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该宪法
A、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
1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14、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15、“弘扬‘上海精神’…….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这说明“上海精神”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B、以和平解决国家争端为目标
C、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16、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农业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 D、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
17、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成立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压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受制于议会 B、议会掌握行政权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军权附属于国王
18、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
A、两人尽管阶级属性不同,但观点一致 B、两人都主张自由平等,但获得的方式不同
C、两人对自由平等的看法、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9、有人说:“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第一章,也是最基本的一章。”普朗克的量子论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不包括
A、证明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B、揭示了宏观世界的物体低速运动规律
C、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D、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0、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奥同盟 B、英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法俄结盟
21、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 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2、关贸总协定属于“临时协议”,而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这一点有损其法律效力。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使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性和法制性增强 B、使贸易争端的解决有了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C、使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性和法制性减弱 D、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23、1961年9月,在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铁托提出:“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
A、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中立政策 B、体现出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C、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 D、标志着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24、《史记》对秦始皇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孕),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这说明
A、《史记》的记载客观无误,较为可信 B、只有通过DNA技术才能确认秦始皇身世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既要大胆地怀疑,更需要小心地求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
25、城市发展折射出经济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扬州不仅在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玉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发展的起点,请概述深圳的发展。请用一句话分析深圳发展的启示?(6分)
26、文明是在继承与创新中累积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如果不能领会古希腊人的精神和气质的话,是绝对无法理解其建筑和美术的精义所在的;而如果不了解准确把握其人民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趣味……编年史、风俗史和艺术史,其实都是互为表里的统一发展运动进程中的一部分,是同一块钻石的不同外切面。所以,如果仅仅将它们各自孤立起来个别研究,就会犯管中窥豹的疏失,不能将真实加以全面客观的还原。
———摘编自宇文鸿吟、何崴《欧罗巴的苍穹下:西方古建筑文化艺术之旅》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一个很明显的品质就是务实,他们注重实用,而不喜欢想象,他们甚至直接就拒绝想象。罗马人的这种品质给他们的文明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罗马终其历史在科学理论上没有任何重要的创造发现,被人认为是“略输文采”,但在实用工程技术领域,罗马却达到了在古代无人能与之比肩的程度。说他们是古代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当之无愧。
———摘编自郭长刚《失落的文明:古罗马》
材料三:文艺复兴是封建主义的中世纪欧洲和资本主义的近代欧洲之间的一段过渡时期。它的含义为“复兴”“再生”“新生”,诗人和艺术家们重新高扬古希腊的现世主义和罗马的个人主义……然而文艺复兴成为呼唤新时代到来的旗帜,文艺复兴在中古文化死亡的喧嚣之中孕育出希望的种子。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提炼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雅典卫城为例,概括古希腊建筑的“精义所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万神殿的建筑特色说明古罗马人“无人能与之比肩”的实用工程技术?(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并结合图片所示大教堂建筑阐释该特点?(6分)
2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人渗入血液的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现奉谕旨督办新疆军务,应预筹出关驻节。衰病余生,何能担荷重任?唯密谕“英、俄有暗约扰我西路之说,英由印度窥滇之腾越,俄窥咯什噶尔,使我首尾不能相顾”云云。现值俄使由湖北、陕西前来,到兰接见后,由凉、甘、安、肃赴哈密,由哈密归国。所遣两使名为游历,实则窥我虚实。此时西事……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当。
———摘编自欧金林《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的家书》
材料二:詹天佑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出洋学习的幼童之一,在耶鲁大学学成归国之后主持修建京奉、京张铁路。修建京张铁路时,有西方工程师嘲讽说中国会修这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呢!詹天佑为不使民众受损失,弃直线穿关改为曲线过关的办法。在开凿方法上,詹天佑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欧洲用机器“开山凿洞”的方法,而是采用从两端向中点凿进。隧道开凿时值雨季,泉水浸入,炸药失去威力,工程进展艰难。他带头挑水、排水,组织民工用大木方支撑,并用小钢轨穿错其间,节节前进。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通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为何以“衰病余生”经略新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左宗棠主导下清政府维护新疆主权的方略及其成果?(6分)
(2)、对于詹天佑,①有人认为詹天佑填补了中国铁路史上的空白;②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特殊时代成就了他。请选择阐释:选择①,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予以简述。选择②,请结合材料二及詹天佑的成长轨迹和他修筑铁路的社会环境予以说明。(6分,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D
A
D
C
B
C
C
D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A
C
D
A
B
B
D
D
A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1)特点: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3分) 原因:地理位置优越;北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工商业的发展。(3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造船业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开拓世界市场,垄断贸易;阿姆斯特丹是地处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商贸繁荣。(8分)
(3)起点:1980年开辟为经济特区。(1分)发展:深圳全面进行改革;大力引进外资;工业总产值不断提升。(3分) 启示: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分)
26、(1)观点:历史研究不能彼此割裂;须结合时代背景认识古希腊的建筑艺术特点。(4分)
“精义所在”:顺山势而建,呈不规则布局;巧妙利用各种柱式;雕刻精致华美;蕴含人文精神。(4分)
(2)建筑特色: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拱券)式建筑风格于一体;首次出现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用于采光和仰视苍穹的大圆孔;良好的排水系统。(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特点:打着复兴古典文化旗号的资产阶级新思想文化运动。(2分) 阐释:复兴古典文化——用大圆顶覆盖;新思想文化运动——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4分)
27、(1)原因:英、俄图谋侵略新疆;左宗棠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分) 方略:武力抗击侵略,外交谈判;设置新疆行省。(3分) 成果: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1分)
(2)选择①:詹天佑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创制了新式气压沉箱法;主持建造滦河铁路大桥;主持修建京奉、京张铁路。(6分,选择观点1分,阐述5分) 选择②:詹天佑是洋务运动中幼童留美的受益者;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学习到的西方技术;列强的欺凌鄙视、技术封锁和侵略扩张激发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工作热情。(6分,选择观点1分,阐述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