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人类的活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对我国原始居民的叙述,最正确的是( )
A.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B. 山顶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
C. 北京人掌握了钻孔技术
D. 大汶口原始居民处在旧石器时代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据考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
A. 三、四百万年前
B. 一百七十万年前
C. 七十万年----二十万年
D. 七千年前
3.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
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 ①③
B. ②④
C. ③
D. ①②③④
4.传说四五千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从此,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这场大战是(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大战
C. 马陵之战
D. 桂陵之战
5.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氏族部落 ④半坡氏族部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朝人赵蕤为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A. 嫘祖
B. 女娲
C. 尧
D. 舜
7.下图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主人公(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8.“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以下部落联盟首领传承正确的是( )
A. 舜→禹→尧
B. 禹→尧→舜
C. 尧→禹→舜
D. 尧→舜→禹
9.《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粟
D. 玉米
10.干栏式建筑形式是下列哪个远古人类或居民发明的(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最早种植粟的是 ( )
A. 山顶洞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氏族人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12.“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它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替代( )
A. 父子
B. 母女
C. 叔侄
D. 有才有德的人
13.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 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 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 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 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1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15.“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私有制
D. 等级制
16.原始农耕生活时代,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B. 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C. 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17.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
A. 河姆渡遗址
B. 山顶洞遗址
C. 大汶口遗址
D. 半坡遗址
18.“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 )
A. 黄帝
B. 炎帝
C. 大禹
D. 商汤
19.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稻谷、底部有许多小孔的陶盆、陶釜或陶鼎等文物,这说明河姆渡人在生活方面的一大进步是( )
A. 用陶釜盛水煮稻米
B. 使用陶器种植水稻
C. 用陶釜或陶鼎储存稻米
D. 懂得用蒸的方法制作米饭
20.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
22.阅读下列材料:
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请回答:
(1)引文讲的是什么传说故事?
(2)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情?
23.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②图中的B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因为丹朱个性刚烈,欠和顺及政治智慧,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居于“宫室”的原始聚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能够居于“宫室,以待风雨”,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居民的史实。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故选A。
2.【答案】C
【解析】三、四百万年前的是非洲南方古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是元谋人;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ABD不符,排除。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故选择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掌握了打造技术,主要使用石器和木棒,据此③符合题意,而北京人没有使用弓箭,河姆渡人使用陶器,磨制石器出现在山顶洞人时期,由此排除①②④,故选C。
4.【答案】A
【解析】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故选A。
5.【答案】D
【解析】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故本题的答案是D。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并擅长纺织,所以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嫘祖。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D
【解析】相传,大禹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故选D。
8.【答案】D
【解析】“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部落联盟传承的先后顺序为:尧→舜→禹,故选D。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半坡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半坡位于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所以答案选C 。
10.【答案】D
【解析】干栏式建筑形式是河姆渡居民发明的,河姆渡聚落地处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干栏式结构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它看重的是个人才能和品德,故选D,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13.【答案】D
【解析】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山顶洞人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前,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所以此题选D。
14.【答案】B
【解析】元谋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上那蚌村附近;北京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半坡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陕西省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河姆渡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浙江省余姚市附近。经过分析可知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是北京人,答案为B。
15.【答案】A
【解析】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6.【答案】D
【解析】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17.【答案】D
【解析】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附近,所以到西安旅游,可以参观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山顶洞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故选D。
18.【答案】A
【解析】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衣裳,发明指南车,被称为“轩辕氏”,根据材料中的“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可知,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黄帝,故选A。
19.【答案】D
【解析】敛口、圆唇、圜底。 陶盆、陶鼎一般用作盛器,据出土的上述器皿和稻谷,可以推断出河姆渡人在生活方面已经使用蒸的方式来制作米饭,故选D。
20.【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这种制度称之为禅让制,所以答案是C。
21.【答案】(1)由穴居到半穴居到盖房定居。
(2)图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3)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解析】(1)图二的房子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图一是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且比较潮湿地方的人。图二到图一,可以看出人类由穴居到半穴居到盖房定居的变化,应该说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提高。
(2)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
(3)以河姆渡人为代表的南方居民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子,是因为南方多雨潮湿,天气也较闷热,住这样的房子,可以利于通风,躲避虫蛇野兽等,有利于减少风湿病,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因为北方天气干燥,冬天寒冷,夏天住地穴里较为凉爽,冬天则较为暖和。南北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先民们采取不同的居住方式。
22.【答案】(1)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2)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行“禅让制”的事情。
【解析】(1)根据材料“尧立七十年得舜,舜乃豫荐禹于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文讲的是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行“禅让制”的事情。
23.【答案】①半坡 粟 半地穴 黄河 ②河姆渡 水稻 干栏式 长江
【解析】①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根据地图所示,图中的A点位于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的半坡居民。他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的主要食物是粟,还有白菜和芥菜。为了适应北方气候干燥寒冷的特点,半坡居民的住房大多是半地穴式。
②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图中的B点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河姆渡居民,根据地图所示,可以判断其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社会的代表。河姆渡居民广泛种植粟。为了适应南方潮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
24.【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
(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1) “轩辕”是指黄帝,打败蚩尤之后,炎黄两部落联合,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黄帝也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此后炎黄两部落联合,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所谓禅让,指尧舜禹时期,以民主的方法推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可见应该是禅让制。
(4) “黄帝”、“尧”和“舜”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都由于品德高尚而受到后人爱戴。
25.【答案】(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2)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
(3)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于“宫室”的原始聚落有: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人类能够居于“宫室,以待风雨”,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