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1-14 17: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2.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3.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4.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
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扩展到上
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宇宙是多样而统一的:
多样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统一性: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二、天体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宇宙大家族恒星星云流星彗星人造天体气体、尘埃行星卫星人马座三叶星云猎户座马头状星云狐狸座哑铃状星云流星雨彗星天体系统: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问题:1.太阳系的组成?
2.大行星的距日由近及远顺序?及其运动特点?
3.大行星以地球的位置为界分为?按距日远近、质量、
体积分为哪三类?它们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4.小行星带的位置?
5.太阳系的彗星?
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什么?
7.行星所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与它们距离太阳的
远近有何关系?太阳系 包括:九大行星、小行星带、卫星等天体。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九大行星的结构特点: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大小大近远从九大行星的运动方向、轨道平面、运动轨迹,距离太阳远近、质量、体积来看:活动: 测量太阳系行星 到太阳的实际距离 按比例尺缩小的距离
1厘米:10,000,000公里
水 60,000,000公里 6厘米
金 110,000,000 11
地 150,000,000 15
火 230,000,000 23
木 780,000,000 78
土 1,430,000,000 143
天王 2,880,000,000 288
海王 4,590,000,000 459
冥王 5,900,000,000 590外部:太阳的光照很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
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内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地球表面
平均气温15摄氏度,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气聚集
在地球周围,并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结晶水汽化转化为液态水
形成了原始的海洋,为单细胞生命的出现提供了
条件。思考1.若日地距离太近或太远,情况会怎样?
2.若地球的体积、质量太大或太小,情况又会怎样?
3.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存在的温度,除了日地距离外
还有什么原因? 距离太近,温度过高,会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不能结合在一
起,因而不会形成分子,更无法形成复杂的生命物质了;日地距
离太远,地表太冷,分子则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无法生存。 若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太小,引力太弱,地球上的气体逃逸到
太空,地表不会存在大气层,相反,地球的体积、质量太小,又
会保持太厚的大气层和太多的有害气体。氮气和氧气是地球大气
层漫长演化的结果。 自转周期不长也不短,使昼夜更替只有24小时,白昼增温
而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却不过分寒冷。探究活动参考答案:
首先,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温度
条件有利于生命的孕育与进化。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
则温度会过高;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则温度又会过
低,这两种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另外,地球上适宜的
温度条件,也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其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适中,能够吸引大
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并形成大气层。阅读:《探索宇宙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