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3 22: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阅读恩格斯的一段话: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请回答:
恩格斯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新课导入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它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这场运动就是文艺复兴。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呢?自主学习指出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背景、
指导思想及含义、实质、意义一、文艺复兴背景: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
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
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14到16世纪意大利)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的条件:1、14世纪中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新兴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 控制3.有丰厚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众多学者逃
到意大利,带来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促进意大利人
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4.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统治者和富商家族延揽
文化人才时间:
发源地:
指导思想14世纪中叶意大利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心脏--佛罗伦萨 采取方式: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进行继承、创新文艺复兴概况实 质(核心内容)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历史意义: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②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P66材料研读、问题思考1.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快乐的人生观、
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享受人生,寻求愉悦和幸
福的乐观主义2.文艺复兴不是单纯的复兴古典,而是反封建的
新文化的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
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
想解放运动。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先驱)意大利《神曲》达·芬奇意大利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文艺复兴的先驱
——但丁.《神曲》恩格斯称他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打入地狱,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
应该追求美德和知识。”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驱彼特拉克薄伽丘
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①身份: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发明家
②地位: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③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设计的自行车现代人根据达·芬奇手稿复制的模型走进达·芬奇的世界飞行器油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代表作课后活动2
对人和人性的刻画,展示对
人性的赞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
追求和审美情趣。
将光影与空间有机结合,画面和谐
统一艺术境界高超。画作歌颂了女性
自然美及生命活力,体现了文艺复兴
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艺术成就。神秘的微笑的含义:以和悦的眼神看透世界,以发
自内心的微笑,表现人性的光辉犹大惊慌失措的神情与
耶稣的镇定形成了鲜明对比达·芬奇《自画像》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自画像》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读一读莎士比亚的名言《哈姆雷特》台词: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从台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随堂测评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反映了成长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B.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政治构想 D.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D 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它打着古典文化的旗帜 D.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B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