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苏教版
必修一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本专题综合与测试
2019-2020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13 20:44:55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第二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CaCO3+2H+===Ca2++CO2↑+H2O
B. 2Fe2++Cl2===2Fe3++2Cl-
C.+H+===CO2↑+H2O
D. Na2O+H2O===2Na++2OH-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
B. 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氯化钠等盐的形式存在
C. 人体的血液中含有氯化钠,其浓度大约为0.9%
D. 氯化钠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3.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 )
A. 2Na2O2+2CO2―→2Na2CO3+O2
B. 2Na2O2+2SO3―→2Na2SO4+O2
C. Na2O2+H2SO4―→Na2SO4+H2O2
D. 3Na2O2+Cr2O3―→2Na2CrO4+Na2O
4.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钠在空气中易变质,最后变为过氧化钠
B. 钠在空气中加热能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 金属钠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D. 金属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5.欲将食盐固体与碘的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方法是( )
A. 溶解、过滤
B. 溶解、过滤、蒸发
C. 溶液、加AgNO3溶液、过滤
D. 加热使碘升华
6.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Na+ K+ OH- Cl-
B. Na+ Fe3+
C. Mg2+ Na+ Cl-
D. Ba2+ K+
7.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在相同条件下,三个反应①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也能发生的是(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和②
D. ②和③
8.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Na+、Ag+、CO、Cl-
B. K+、Ba2+、SO、Cl-
C. Na+、K+、CO、Cl-
D. Na+、K+、Cl-、SO
9.不能用于检验新制氯水和长期放置的氯水的试剂是( )
A. 干燥的有色布条
B. 石蕊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熔化和溶解时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B. 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对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在此范畴
C. 在水中的电解质一定都导电
D.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11.在反应3Cl2+6KOH===5KCl+KClO3+3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5
B. 5∶1
C. 1∶3
D. 1∶2
12.将氯气通入自来水中杀菌消毒,主要是利用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 )
A. 氧化性
B. 酸性
C. 还原性
D. 稳定性
13.下面是比较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相同,氧元素化合价不同
B.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合反应
C.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
D.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而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14.下列含碳的化合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
A. CO2和Na2CO3
B. CO和CO2
C. CO和H2CO3
D. CH4和CO2
15.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称取质量为m1克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在300 ℃条件下充分加热,排尽气体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2克。小林和小芳两同学对加热后的剩余固体进行研究。为了研究方便,令a=。
(1)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2)当a=53/79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当a=53/61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17.已知镁能在O2、N2、CO2中燃烧生成相应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镁在空气中燃烧,除发生反应N2+3MgMg3N2外,还能发生其他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大,所以产物中氮化镁含量最大。事实上是这样吗?为什么?
(4)通过镁在空气中燃烧这一事实,你对燃烧这一概念有何新的认识?
18.我国海水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下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
根据上述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有人提出利用④中的副产物生产漂白粉的方案,你认为此方案可行吗?如果可行,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不行说明理由。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实验室制备氯气的一种方法是用KMnO4氧化密度为1.19 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HCl,其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15.8 g KMnO4能与____________mol HCl发生上述反应。
(2)若Cl2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17 g·L-1,则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20.下列关于氯气制备原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
B.工业上制取氯气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
C.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
D.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最好大火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
21.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沉淀池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过滤得到的Mg(OH)2沉淀中混有少量Ca(OH)2,实验室中除去Mg(OH)2沉淀中混有的少量Ca(OH)2的方法:先将沉淀加入到盛有______________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经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得到纯净的Mg(OH)2。
(3)下列关于题述流程中海水提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副产品可用于氯碱工业
C.电解时会产生氯气
D.该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4)电解无水氯化镁(熔融态)所得的镁蒸气在特定环境中冷却后可得到固体金属镁,则下列物质可用作镁蒸气的冷却剂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H2 B.N2 C.空气 D.O2 E.水蒸气
(5)在SO2中点燃的镁条像在CO2中那样继续燃烧,但反应较镁和CO2反应更为剧烈,反应结束后,在盛有SO2的广口瓶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它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1)若电解食盐水时消耗NaCl的质量为234 g,则在理论上最多可得氯气的体积为________升(标准状况)。
(2)若将2 mol的氯气通入足量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得到次氯酸钙________克。
23.将70 g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混合物与98 g水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恰好能被含硫酸98 g的酸溶液中和,求:
(1)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将NaOH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20.8 g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 ℃,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9 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也就是既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又有离子参加或生成。
2.【答案】A
【解析】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3.【答案】D
【解析】反应Na2O2+SO2―→Na2SO4中Na2O2仅是氧化剂,A、B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中Na2O2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中Na2O2仅是氧化剂。
4.【答案】A
【解析】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极易失去电子被氧化,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钠存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钠在空气中,常温下被氧化为氧化钠,加热时能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因为是强酸性溶液存在大量H+,A项中OH-与H+反应不能共存,B项中Fe3+为黄色; D项中和H+反应不能共存。只有C项符合。
7.【答案】B
【解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该反应有以下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这是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依据。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各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X2>W3+,Z2>X2,W3+>Y2,所以,氧化性强弱为Z2>X2>W3+>Y2,还原性强弱为Y->W2+>X->Z-。再根据“一定条件下,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判断,反应①不能发生,反应②能够发生,反应③不能发生。
8.【答案】C
【解析】A项,Ag+与Cl-、CO能发生反应,生成AgCl、Ag2CO3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Ba2+与SO能发生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D项中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稀硫酸后,C项中的CO与H+可发生反应,生成CO2气体,D项中的离子与H+不能发生反应,故C项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新制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能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能使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变为棕黄色;长期放置的氯水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与氯化亚铁溶液不反应,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褪色;新制氯水和长期放置的氯水,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10.【答案】C
【解析】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依靠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直接电离成的离子导电,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酸只在水中能电离,碱和盐既可在水中又可在熔融状态下电离,金属氧化物只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电解质可以在水中导电,也可以在熔融状态下导电。CuO、Al2O3等金属氧化物,CaCO3、BaSO4等难溶性盐在水溶液中不导电,C项错误,其余正确。
11.【答案】A
【解析】该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氯原子对应的产物KClO3是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的氯原子生成的产物KCl是还原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5。
12.【答案】A
【解析】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13.【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前者为-1价,后者为-2价;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但过氧化钠同时还有氧气生成;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有氧化性,是强氧化剂,氧化钠没有氧化性,只是碱性氧化物。
14.【答案】A
【解析】已知氢元素、钠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1价和-2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根据不变价元素的化合价计算碳元素的化合价。计算对比各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即可找到答案。
15.【答案】C
【解析】金属镁的活动性强于铝,在相同时间内镁片所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铝片,D错误;假设两种金属的质量为m,镁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12,铝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9,等质量镁与硫酸完全反应所产生氢气质量小于铝,A、B错误。
16.【答案】(1)
【解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NaHCO3+NaOHNa2CO3+H2O,盐有多余再发生2NaHCO3Na2CO3+H2O + CO2↑ 。
分下面三种情况谈论:
(Ⅰ)若样品全部为NaOH,加热前后固体质量不变,a==1,剩余固体为NaOH;
(Ⅱ)若样品中NaHCO3与NaOH物质的量相等,
可得:a==,剩余固体为Na2CO3,若NaHCO3的物质的量比NaOH多,剩余固体仍为Na2CO3,若NaOH物质的量比NaHCO3多,剩余固体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Ⅲ)若样品全部为NaHCO3,
可得:a==,剩余固体为Na2CO3。
综上所述得:(1)样品是混合物,a的取值范围是:
17.【答案】(1)2Mg+O22MgO,2Mg+CO22MgO+C
(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大量白烟
(3)不是,因为氧气比氮气活泼。
(4)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解析】镁是较活泼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较复杂。但产物中MgO最多,这是由于氧气比N2、CO2活泼所致。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18.【答案】(1)Cl2 2Br-+Cl2===Br2+2Cl-
(2)Mg(OH)2+2HCl===MgCl2+2H2O
MgCl2Mg+Cl2↑
(3)2Cl-+2H2O2OH-+H2↑+Cl2↑
(4)可行。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解析】(1)通入Cl2把Br-氧化成Br2。(2)先推断出②是Mg(OH)2,然后写化学方程式。(4)利用④中产生的Cl2和Ca(OH)2反应生产漂白粉。
19.【答案】(1)0.8 (2)5.6 L
【解析】n(KMnO4)=15.8 g÷158 g·mol-1=0.1 mol
求得:n(HCl)=0.8 mol,V(Cl2)=5.6 L。
20.【答案】D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时,Cl-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转化为Cl2,A项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应缓缓加热以减少氯化氢的损失,D项错误。
21.【答案】(1)使Mg2+转化为Mg(OH)2沉淀 (2)MgCl2(或氯化镁) 过滤 洗涤 干燥 (3)D (4)A
(5)MgO、MgS 2Mg+SO22MgO+S、Mg+SMgS
【解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基本原理:将贝壳煅烧得到生石灰,并将生石灰制成石灰乳;将石灰乳加入沉淀池中使Mg2+转化为Mg(OH)2沉淀;在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得到MgCl2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MgCl2溶液得到无水MgCl2;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得到Mg。要除去Mg(OH)2沉淀中混有的少量Ca(OH)2,可加入过量MgCl2溶液,使Ca(OH)2中的OH-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Mg(OH)2沉淀。镁的还原性较强,能与N2、空气中的O2、水蒸气反应,故冷却镁蒸气只能选用不与镁反应的H2。
联想镁和CO2的反应,镁能够在CO2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镁置换出CO2中的C。然后将此反应迁移到镁和SO2的反应中来,镁置换出SO2中的S,生成的S还能与镁反应生成MgS,这就不同于镁和CO2的反应。
22.【答案】44.8 143
【解析】依据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来分析计算;
依据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来分析计算;
(1)电解食盐水时消耗NaCl的质量为234 g,反应的氯化钠物质的量为=4 mol,
2NaCl+2H2O2NaOH+H2↑+Cl2↑
4 mol 2 mol
标准状况下氯气体积为2 mol×22.4 L·mol-1=44.8 L;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 mol 1 mol
次氯酸钙质量=1 mol×143 g·mol-1=143 g。
23.【答案】(1)过氧化钠39 g 氧化钠31 g
(2)50%
【解析】(1)硫酸的物质的量=98 g÷98 g·mol-1=1 mol,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1 mol×2=2 mol,设过氧化钠、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①2x+2y=2 mol、②78x+62y=70,解得:x=y=0.5 mol,过氧化钠的质量=0.5 mol×78 g·mol-1=39 g,氧化钠的质量=0.5 mol×62 g·mol-1=31 g。
(2)根据反应2Na2O2+2H2O===4NaOH+O2↑可知,反应生成的氧气为=0.5 mol÷2=0.25 mo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70 g+98 g-0.25 mol×32 g·mol-1=160 g,氢氧化钠的质量=2 mol×40 g·mol-1=80 g,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50%。
24.【答案】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2%
【解析】NaOH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NaHCO3+NaOH=== Na2CO3+H2O,盐有多余再发生2NaHCO3===Na2CO3+H2O + CO2↑ 。
解法一:
以上固体混合物加热失重可能只因第1个反应,也可能有以上二个反应共同造成。
若只有NaHCO3+NaOH Na2CO3+H2O造成,则失重4.9 g对应消耗22.9 g NaHCO3和10.9 g NaOH,相比原混合物20.8 g的总质量,所需反应物不足,说明失重有二个反应共同造成。
x+y+=20.8
+=15.9
解之得x=8.8,y=7.8,则NaOH重4.2 g,w(NaOH)=×100%=20.2%。
解法二:
设样品中NaHCO3与NaOH物质的量相等,产生的质量差为ag,用差量法计算:
解得a=3.0<20.8-15.9=4.9,
说明失重原因还涉及NaHCO3的分解,NaOH已全部反应。
设NaHCO3的质量为xg,NaOH的质量为yg,
过量的碳酸氢钠发生下面的分解反应:
解下列二方程
x+y=20.8
+=20.8-15.9=4.9
解得:y=4.2 w(NaOH)=×100%=20.2%。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