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先天性行为
和学习行为
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迁徙行为
领域行为
同样都表现为取食行为,上述两幅图中的黑猩猩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思考题
提示:①是生来就会的?还是需要后天经验的?②哪个易获得?哪个易消退?
③这两种行为分别是怎么获得的呢?
新知讲解
一、先天性行为
举例:婴儿吮吸母乳,蜜蜂采蜜,鸟育雏。
二、学习行为
举例: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猩猩取香蕉。
概念:动物 的,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
概念: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和 获得的行为。
学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经验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遗传物质
生来就有
资料分析
1
2
4
5
3
6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1、上述资料里描述的各种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分析资料3,说说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合作探究:
1,3,5 先天性行为
2,4,6 学习行为
2、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思考: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3、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
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
怎么突破这种局限性呢?
依靠学习行为来调节自身的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1.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两者结合
将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
2.探究小鼠的一种行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
提示:如果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
成年鼠和幼年鼠学习能力相同吗?
年龄相同的仓鼠学习能力相同吗?
制订计划:
2.探究
2.探究
次数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成年鼠
幼年鼠
小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
制订计划:
2.探究
次数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成年鼠 20 18 12 6 2 5 3 2 2
幼年鼠 20 20 17 16 10 8 3 2 3
小鼠走出迷宫得到食物的时间记录表
实施计划:
2.探究
得出结论:
成年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更少
成年鼠学习能力更强
哎,还得加强学习啊
实验结果:
2.探究
表达交流:
为什么用饥饿的老鼠做实验?
它们想获取食物的欲望更强
会有可能,设置重复组。
会不会有小鼠先找到食物的可能?如何做才能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为了使实验结果精确,有时候会做大量重复实验,这个时候表格分析结果还适合么?
次数
时间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6次 7次 8次 9次 10次 11次 12次 13次 14次 15次 16次 17次 18次 19次 20次 21次 22次
大鼠 100 90 83 76 65 54 68 39 29 56 48 44 30 37 57 32 31 26 22 23 19 15
小鼠 130 110 90 87 86 75 66 55 52 52 51 50 48 41 38 35 33 34 35 32 22 21
狼孩的故事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Singh,J.A.L.)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必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
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人类的学习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很有效,学习的关键阶段在人的小时候,一旦形成“错误”的认识或习惯,将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