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 《四洲志》
B. 三民主义
C. 《海国图志》
D. 《天朝田亩制度》
2.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提的是
A. 太平军
B. 湘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3.我们之所以怀念林则徐及其领导的禁烟运动,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禁烟运动( )
A. 巩固了封建统治
B. 延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C. 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历史
D.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侮的坚强决心
4.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A. 拜上帝教教义
B. 《劝世良言》
C. 《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6.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签订
7.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因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它爆发于( )
A. 1840年
B. 1894年
C. 1900年
D. 1931年
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残酷剥削
②西方列强的侵略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④自然灾害的严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下列内容不属于该条约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1.林则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下列赞誉与他有关的是( )
A. 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B. 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C. 自强求富,兴办洋务
D. 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12.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
A. 俄国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13.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
B. 英国开拓海外殖民地
C. 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
D. 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
14.《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自主权
D. 内河航运权
15.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A. 开辟国外市场
B. 推销工业品
C. 索取战争赔款
D. 掠夺原料
16.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A.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 清政府不准英国输入鸦片
C. 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
D. 中国人民开始禁烟运动
1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韦昌辉
D. 杨秀清
18.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列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19.陈旭麓说:“对于中国入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的实施
A. 体现出英国对华贸易的公平性
B. 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入
C. 促进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开始瓦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表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 1858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率兵船闯到瑷珲城下,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重新划分中俄边界的无理要求。奕山不答应。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气势汹汹地来见奕山。他声称:“以河为界,同意与否,我只能等到明天。”说完,他一甩袖子,转身就走。当天夜晚,沙俄兵船放炮示威。腐朽无能的奕山屈服了。
(1)据材料一,请你计算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我国多少领土?沙俄割占的我国领土集中在什么地区?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沙俄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的领土?
(3)材料三反映出清政府对待沙俄这种行为采取了什么态度?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3)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23.下图是关于圆明园的宣传海报,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的情景跟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2)图中建筑的原貌是怎样的?造成其变成现在的样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怎样做到图片中的“不忘曾经的苦难”?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列强入室,赤县刀俎;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山河祭》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哪个国家?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你认为材料二所表述情景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谈谈你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革命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A项《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B项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选D。
2.【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的内容是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歌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即太平天国军队的简称,该称呼特指从1850洪秀全永安建制到1864年天京陷落期间太平天国领导下的农民军队,被称为红头军,故选A。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故选D。
4.【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所以答案选A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于理解封建土地制度的含义,因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拜上帝教教义与选项B《劝世良言》同基督教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比“1843年前”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导致进口货物税率大幅度降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鸦片战争前的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故A符合题意;1894年、1900年、1931年和鸦片战争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战争费用和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残酷剥削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1846~1850年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的严重,导致了起义时机的成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1856年,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爆发,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有③的ABD三项。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本题是组合选择题,采用排除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年,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1851年,可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B项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不属于《天津条约》的内容,其他选项均符合。故选B。
1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58年《瑷珲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俄国;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了侵华战争,A项符合题意;英国开拓海外殖民地是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命令林则徐禁烟;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不需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说明中国在制定关税上没有自主权,显然损害的是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不断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此打开中国的大门。索取战争赔款是侵略战争的结果之一。故选C。
1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于已经攫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再次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A。
点睛:掌握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之处,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韦昌辉和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已被处死,不符合题干。洪秀全是天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他在天平天国后期重建领导机构,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的不是洪秀全,而是洪仁玕;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时围绕选项中的人物在天平天国后期的活动情况,首先排除最不可能的人物,再分析排除洪秀全,最后得出答案。
1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由于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1839年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题文的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CD和鸦片战争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B。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意味着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答案】(1)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地区: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2)方式: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威胁恐吓的方式。
(3)清政府腐败无能,采取妥协的态度。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依据材料信息: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先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威胁恐吓的方式,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依据材料信息:腐朽无能的奕山屈服了,可知清政府腐败无能,采取妥协的态度。
22.【答案】(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3)沙俄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可知,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3)依据所学 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组织答案。
23.【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富丽堂皇、精美;英法联军在大肆掠夺后焚毁圆明园。
(3)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等。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是圆明园残迹,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圆明园是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造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等。
点睛: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战争的原因和结果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如何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4.【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
(2)《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根源: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3)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1840年”等信息,可判定该战争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相关内容回答;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落后就要挨打等。
25.【答案】(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实施的改革中企图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太平天国运动中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所以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说明太平天国经济理论开始转变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历史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列强的侵华战争造成了紧张的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所以这种转变不能成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点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性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能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